国美之争:市场不相信眼泪
国美公司的股权之争,终于出现了最终结果,原先被市场认为胜券在握的黄光裕家族在昨天(9月28日)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落败,陈晓一方保持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不知道目前仍在狱中的黄光裕会有怎样的想法,作为局外人,我们可以相信的一点是,尽管他在这次股东大会之前一直处于咄咄逼人的攻势,但面对这个出乎他意料的结果,这个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骁将”,估计也无计可施,徒唤奈何。
是的,黄光裕只能徒唤奈何。这倒不是因为他被关在铁窗里而无法施展身手,事实上在这场纠纷的演进过程中,他尽管没有人身自由,但依然足够地行使了他作为国美最大股东的法定权力,而是因为这一次他面对的是市场,是一个无人能够战胜的市场。从表面上看,黄光裕夫妇握有国美公司32.47%的股份,而陈晓父女只有1.67%的股份,双方悬殊巨大,陈晓似乎败局已定。在此次国美股东大会召开之前,网上的一项投票表明,黄陈双方得到的支持票之比为11∶1,舆论似乎对黄光裕相当有利,但是,网民毕竟不是股东,决定国美之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还是在国美的股东手里,他们的票投向哪一方,天平就会向哪一方倾斜。决定这场纠纷胜负的,既不是黄光裕,也不是陈晓,而是那些看似股权分散的投资者,是人心的向背决定了国美的最终结局。
这一场围绕着国美控股权产生的争执,在近两个月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一条经久不衰的热门新闻。这起事件的演进,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的课程。当黄陈两人的纠纷刚刚在报端披露的时候,很多人疑惑不解,以黄光裕这样一个身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的戴罪之身,为何还能对一个公司的事务指手划脚?当时,甚至有舆论呼吁政府应该对黄光裕的股权采取冻结措施。但是,法律对黄光裕所犯之罪进行了惩处,他的合法财产却依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正是现代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信条。
至于陈晓,在这场纠纷中,他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4年前,当国美吞并陈晓旗下的永乐公司的时候,永乐的员工失声痛哭,他们希望自己的董事长能够挺身捍卫自己的利益。但是,陈晓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在黄光裕抛出的绣球之下放弃了永乐的老员工。4年后,当国美的创始人黄光裕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他的时候,他却乘机加紧了对公司的布控,逐步把公司的最大股东架空、排挤。但是,陈晓所做的这一切最终却得到了市场的承认,这个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市场是以利益的算计为第一宗旨的,它没有义务对一个人作出道德评判。
一个成熟的市场,相信的只是法律,而不可能是眼泪。当公司出现控制权争夺的时候,只有股权才是最终的裁判者。面对失败,黄光裕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虽然法律可以保护他的合法股权,但是市场却不可能对他的犯罪行为熟视无睹,他在此次股东大会上的落败正是他以前将市场视为自己掌中玩物而付出的应有代价。
在此次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召开之前,诸多分析人士曾经为国美的前途忧心忡忡,他们认为,黄陈双方无论哪一方得胜,都将对国美造成巨大的伤害。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股权之争中,最大的赢家是国美,我们可以期待的一点是,这个公司将来不管由谁掌控,它都将按着公司最大多数股东的愿望,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不管是黄光裕还是陈晓,如果他们出于一己私利,无视公司最大多数股东的利益,要让公司成为内斗的砝码,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被握有公司最大多数股权的股东所抛弃。
顺便推荐一个不错的证券网站 → 点 击 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