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较真!治理公车之乱从我做“专拍哥”起


该较真!治理公车之乱从我做“专拍哥”起

      ——大家好,我叫“专拍哥”,我专拍“公车私用”!

      事情其实已经过去有几天了,但好像没有引起太多普通人的重视,我们要在此大声疾呼,别让专拍哥沉下去!我也来做专拍哥!我们先短短回溯一下:近日,有媒体报道,济南一位叫“专拍公务车”的网友,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连续3个多月发布总量达5000多张的公务车照片,其中曝光了部分涉嫌公车私用的行为,可以说是从一个最直接的角度向久治不愈的公车之乱发起了攻击。他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专拍哥”。在他的带动下,北京、深圳……的网民纷纷加入“街拍公务车”的行列。——很显然,这虽然只是一群来自草根的力量,却坚韧而又持续地从向着高高在上的公车管理的沉疴顽疾发出挑战,这其中所传递的信号,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车轮腐败触目惊心,专拍哥必须流行

      据不太准确的数据,04年政府公务车采购金额是500亿元,05年600亿元,06年700亿元,07年800亿。而这还只是采购成本,要让车辆正常运行,外加专职司机的话,有人测算其费用竟高达20万元/车/年!难怪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一年9000亿,这里面有多少是公车私用造成的?拯救国民经济的于经济危机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不过才4万亿啊!今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数据称,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尚不含医院、学校、国企等及超编配车),每年公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在‘专拍哥’镜头里,有的用公务车送孩子上学,有的使用公务车到商场购物,有的用公务车到医院看病……‘专拍哥’说:‘虽然无法准确判断一辆车到底在公用还是私用,但是根据我拍车的经验,周末和下班以后的时间,大部分公务车在私用。’”究竟是不是,恐怕没有一个被拍者敢站出来直面媒体和公众说不!还别说,至今这个还真没有!还用说什么吗?不过,同样令我们汗颜的是,按理说,出现这样一位不取分文报酬的“义务监督员”,有关部门迅速回应、积极支持乃是必然选择,但至今未有任何部门对专拍哥拍到的照片进行回应。“网民通过网络抨击公车私用现象,是没有更好反映渠道的无奈之举,”相关部门甚至还表示“还不大清楚这件事”,他“专拍哥”所得到的唯一回应就是“威胁”。

      “总有一些孤胆英雄令我们泪流满面”!遏制“车轮腐败”要靠全社会监督,不能让“专拍哥”一个人去战斗,我们都是公民,我们都是纳税者,我们都有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做点什么,我们也都有义务监督所缴税费的流向,我们都有这样的权利和义务。一个“专拍哥”诚然渺小,但如果千千万万个“专拍哥”团结起来,就能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洪流和舆论压力。

从揭露唐骏读博到专拍公务车:做不了方舟子,还当不了专拍哥吗?!

      事不关己,也不能高高挂起!不妨再来看看方舟子揭批唐骏学历问题,这件事应该以唐骏道歉告终,为此坊间还诞生了一个专用词叫“唐骏读博”。不过,与大多数人所想象的不同,这其间揭批者与被揭批者并无直接利益冲突——方舟子与唐骏往日并无冤仇,也不会因此得到太多现实利益,以方舟子的身份,冒着得罪“打工皇帝”的后果而仗义感言,自己也不过就在媒体露露脸,实在有点犯不着。那到底是为什么?对此,方舟子说得很清楚,“打假”就是为了求真,为了社会诚信,这就是动机。专拍公务车也一样。

      有人说:“唐骏这件事,在美国,他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担当;在中国,他要狡辩,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但在方舟子的坚持下,在事实面前,他也不得不低头!人不可能遗世独立,为社会就是为自己,20世纪初,美国发生了持续十年的“扒粪运动”,记者持续发布“揭丑”报道,推动政府改革,缓和社会矛盾,留下深远影响。如今技术发达,人人可做记者,专拍公务车比之揭批唐骏读博的门槛,根本不高。”也许您做不了方舟子,但您绝对可以做“专拍哥”!有人说,中国只要有10万个“专拍哥”,什么顽固的不合理制度都将被撬动。

      治理公车之乱,请从我做“专拍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