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任命自己,李书福为何如此雷人?


李书福兼任沃尔沃董事长,
无奈之举?还是要玩文字游戏?

今日的吉利已经不是昨日的吉利,但今日的李书福还是昨日的李书福。

7月15日,吉利汽车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新闻公告称:李书福先生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空头扎来的消息很有些爆炸性,笔者只能用“雷人”来形容。之前吉利对于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具体怎么运作讳莫如深,李书福还说央视主持人不懂,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但在管理层面基本上还是想保留现状,尽量不会进行人事大换血,让沃尔沃实现平稳过渡。这意味着吉利将最大程度地不去干扰沃尔沃的发展,让外国人去治理国外的业务。如今李书福突然变卦,摇身一变就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颇让人感到意外。

当然,沃尔沃已经归属于吉利旗下,李书福就是总司令(董事长)、总指挥,再去兼个战区的总司令(董事长)、总指挥无可厚非。不过,吉利集团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是怎么样的呢?在吉利总部,李书福是董事局主席、董事长,杨健是总裁,徐刚在的时候还有首席执行官(CEO),往下有副职、各部门总经理、副总等等,何其等级缜密,职权分明。按理说,沃尔沃的最高领导人应该是另选其人,中国人也好,老外也好,总不至于会是集团老总。

好笑的是,这次李书福是自己任命自己。

至于原因,相信很多关注吉利的人也猜到了。完成沃尔沃的收购之后,吉利方面一定会对其管理层重要职务人事作出任命,尤其是最高领导人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对吉利来说,给沃尔沃找个老总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福特稍早宣布,现任沃尔沃轿车公司首席执行官Stephen Odell将在收购完成后担任福特欧洲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现任的首席财务官也抽走了。前几日,媒体透露说吉利方面将聘请大众汽车北美地区总裁斯蒂凡·雅各比(Stefan Jacoby)担任沃尔沃总裁,可是大众方面坚决不同意,并重新任命办了离职手续的雅各比。

福特和大众的做法太绝了,如同釜底抽薪,一个不给吉利留下管理人才,一个不肯让能人流失到吉利方面去。任命沃尔沃管理层的期限已至,这让吉利很被动,也很难堪。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李书福一定是盛怒了,依照他的性格,岂能受制于人,受这等窝囊气?指望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就不信少了你们我就玩不转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李书福做沃尔沃董事长的新闻,同时吉利还起用了沃尔沃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ns-Olov Olsson担任副董事长。而对于大众从中作梗的的事情在吉利方面的文稿中我们是看不到的。

其实在笔者看来,当吉利被问及该尴尬的问题时,完全可以说得过去,李书福可以玩一个文字游戏。既然吉利集团有董事长有总裁有首席执行官,那么沃尔沃也未尝不可。李书福把持着吉利汽车一大摊子,沃尔沃再重要他也不可能全力以赴。尽管现在吉利让沃尔沃向东走就向东走,向西走就向西走,但终归还得依赖于沃尔沃按照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运作。因此,不排除李书福在合适的时候任命新的总裁、首席执行官的可能。再说了,什么董事长、总裁、CEO,有时候是一回事(都流行“兼”),含混不清,有时候又泾渭分明,但不见得你是董事长就务实事,你是总裁就有实权,你是CEO就说了算的。

不过我们猜得出,这次李书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中国汽车的崛起让国际汽车巨头感到不爽,特别是吉利这样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非常可怕。这应该是让李书福高兴的事。因此才有大众和福特的存心戒备,不给吉利提供任何“援助”,创造机会。没准还会落井下石,暗放冷箭。事实上,中国本土企业正在成为大众、通用、丰田、福特等国际汽车巨头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它们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否则就是养虎为患。

美国某汽车媒体的一位观察员说,大众汽车的真正对手不是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而是韩国汽车。而当吉利入主沃尔沃之后,不管是在北美,在西欧,还是在中国,无论是大众还是福特,已不能无视中国汽车的存在了。因为过去有日本汽车赶超欧美的前车之鉴,现在又有韩国汽车无法遏制野蛮生长的事实,它们都是中国汽车将来的样子。

对于汽车巨头的颓废和危机,过去李书福或许只是幸灾乐祸,而从现在开始,他将与这些汽车巨头势不两立,不会放过它们。吉利汽车家大业大了,但李书福的性格没有变,要想与这些巨头较量,一争高下,他的个性还得再强烈一些,姿态还得再强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