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侃车:自主品牌吃“政策饭“能持续多久


    老沈侃车:自主品牌吃“政策饭“能持续多久
  今年5月,中国车市突然“变脸”后,红红火火的火爆市场,一下子冷清起来,销售量环比大幅下降,而幅度较大的是处于低端的自主品牌。
  那么,车市突然“变脸”,冲击最大的为何是自主品牌呢?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自主品牌大多是低端产品,受政府政策影响大。今年以来国家购置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渐淡出后,自主品牌的火爆行情也就逐渐息火了。
  得益于国家购置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自去年以来逐步扩大。但是,这种靠吃“政策饭”的低端自主品牌 能持续多久呢?
  低端自主品牌利润很低,靠它来支撑整个车企很难。在利润低和合资品牌产品下探的合击下,一些自主品牌又开始进军中高端市场,结果并不如意,于是又不得不依靠的国家的政策来吃饭。然而,这样的饭继续吃下去也只能是越吃越难。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车市突然“变脸”后,2010年自主品牌车企的扩产潮为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可以这样说,现在自主品牌的产能已极度过剩,特别是靠吃“政策饭”的低端自主品牌,产能过剩可能会达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有人说,自主品牌存在着七大危机:一、技术停滞;二、市场流失;三、受制于人;四、人才匮乏;五、力量分散;六、急功近利;七、品牌薄弱。
  这七大危机在老沈看来最主要的还是技术停滞和急功近利这两条。
  中国汽车工业自始至终依赖外来技术,自主研发难度极大,可以自主生产的零部件技术含量也低。
  经过自主品牌车企的不懈努力,这几年情况有了好转,像上海汽车等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次试驾荣威350,有人问老沈:荣威350试下来怎么样?老沈说,很好,从荣威750、荣威550到荣威350,老沈都试驾过,最大的感触是:上汽汽车的制造工艺已越来越好了。
  但是,总体情况还是不理想,这次在北京车展上,老沈看到的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看到的还是太多的模仿和制造工艺的粗糙等。这些问题大都出在急功近利上,最突出的表现:一是推新款车型比推新款自行车还要快;二是中低端市场还没做好就拼命往中高端市场赶。
    品质不好车型再多也没有用。2007年是奇瑞最“牛”的一年。在2007年的上海车展上,奇瑞特“牛”:26款新车亮相,其中还有3款概念车。但是之后呢?之后就有点走下坡路的感觉。奇瑞虽然推出了这么多新车,但市场占有率一直上不去。
  自主品牌技术停滞,中低端市场还没做好就拼命往中高端市场赶,这行得通吗?人家像德国大众这样的老牌汽车集团,对往高端产品赶还表现得非常谨慎呢!韩系车现在也往上走,但走得太累了,像北京现代的御翔、东风悦达起亚的“远舰”,这些车在中国都没卖好,主要原因是:往上走不容易!
    老沈还是那句话:光靠吃“政策饭“是持续不了多久的。中国的自主品牌还是要务实一点,沉下心来真真实实地提高自身汽车产品的品质,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做强做大!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