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证监会:未听说IPO暂停或放缓

  昨日有媒体称为防止股指进一步下跌,IPO或将在农行上市完成后被管理层叫停。对此,证监会有关人士称,没有听说过暂停或者放缓IPO的消息。

  此前有消息认为,在经历了上周农行以及另外8只中小盘股票的发行之后,新股发行稍稍慢下了脚步。证监会有关人士就此表示,没有听说过暂停或者放缓IPO的相关消息,关于新股发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进度可以关注证监会门户网站。

  ●两公司IPO申请过会四公司本周五上会

  证监会发审委昨日公告称,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未通过,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通过,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暂缓表决。

  另外,证监会发审委定于7月16日审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和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增发申请。同时,创业板发审委定于7月16日审核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创新高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高开35个基点至6.7718,再创本次汇改以来新高。自上周一、周二累计下跌70个基点后,在随后的四个交易日内已连续上行72个基点。同时,昨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市场报价稳中渐升,收盘价6.7711与7月2日的高点持平。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7718元。对其他交易货币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对人民币8.5409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610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7151元,1英镑对人民币10.1861元。

  外汇交易员表示,隔夜欧元下跌幅度较大,所以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高开略有意外。但考虑到上周四美国财政部报告并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加上最新公布的6月份外贸数据略超预期的影响,询价市场的报价也跟随中间价稳中有升,最终报收在6.7711元,与7月2日的高点持平。

  招商银行外汇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中期内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的升值空间。从中期角度来看,尽管人民币汇率将出现双向波动,但人民币对美元总体将保持升值势头。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积蓄已久,此次汇改重启后人民币多头力量将得到宣泄,市场力量将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在震荡中逐步升值。

  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1年期美元对人民币NDF报6.6570元,上周五尾盘为6.6640元。境内市场美元对人民币1年期掉期贴水中间价为925点,相当于市场认为1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将达到6.6786元。

  ●调控政策综合效应正显现 房价调整已开始

  加码还是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仅仅是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指出,此轮调控政策有两类,其一是暂时性的,其二是继续深化的政策,并不是说三套房贷政策要退出。”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12日向记者澄清,政策是否退出由决策部门说了算,她并不知情。

  需要指出的是,当日在“2010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暨下半年发展趋势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房地产投资开发情况来看,调控政策并无退出压力。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房价出现松动,调控政策已经见效。”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说。

  据其观察,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环比低于100的只有三亚,但到5月份,房价指数环比低于100的增加到12个城市,而到6月份更扩大到28个城市。

  “这说明政策出台以后,对于重点城市的价格影响还是很大的,调控政策已经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任志强说。

  对此,秦虹表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应正在显现,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房价调整已经开始出现。

  “今年上半年房价涨幅同比较高,但房价环比已经停止上涨。上半年全国103个城市土地成交价格同比下降9%,地价上涨带动房价上涨的动力大减,下一步市场的调整将取决于成交量、房价和地价三者的影响。”她说。

  秦虹还认为:“在本轮调控政策出台之前,地方政府、开发企业、购房者等对房价和地价上涨的预期高度一致,然而现在预期已经分化,不少消费者也开始认为房价将出现拐点。”

  秦虹表示,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36%的购房者认为房价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这是政策最重要的效果,至少改变了市场单一的预期。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基本需求依然旺盛,政府很难长期用行政手段控制房价上涨。为此,必须在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同时,切实落实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

  秦虹认为,作为深化房地产调控和改革的政策手段,房产税是必然要出台的。目前的问题是,应明确房产税开征时间表,以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震荡。

  同时,秦虹对“一刀切”的第二套房贷政策表示了一些疑虑。她认为在二套房贷款里面,改善性需求占到45%,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她建议应该动态管理好二套房贷政策,对于这部分真实的改善需求给予保护。

  “目前的政策使得一些真实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往后延期了,这也大幅积累了未来需求的压力。”秦虹说。

  需要指出的是,处于风口浪尖的秦虹昨日在被记者追问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她突然接到住建部有关部门打来的电话,询问她有关“三套房贷政策退出”言论的情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住建部对此事事先并不知情,所谓政策退出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同。

  针对近日部分网络媒体称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的报道,住建部昨日晚间进行了澄清,称下一阶段,将督促各地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有关调控政策。

  ●基金选择性回补地产股

  公募基金一度“避之不及”的地产股近日展开超跌反弹,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预期成为该板块反弹契机。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基金公司再度将地产股放回投研团队的“股票池”,部分基金公司已于上周对地产股进行选择性“回补”。

  基金经理:

  上涨系超跌反弹

  房地产指数自7月2日触及2897.87点后,逐步展开一波反弹,昨日再度大幅上涨3个百分点。地产股龙头万科涨幅达到5.52%。

  对于地产股这波上涨,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地产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业内均将其定义为超跌反弹,而非反转。反弹升幅能有多少,很难判断。”

  信诚盛世蓝筹基金经理张锋表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还是增长模式问题,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太大,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高昂的房价使得房地产业成为滚雪球的“吸金”行业,严重抑制了居民其他消费的增长。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降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这个逻辑,地产股目前的上涨只能是反弹,而不是反转。基于上述判断,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对于超跌、政策调整触发的反弹性机会,对时间点、买卖价格的把握更为关键。”

  此外,记者获悉,上海一家业绩持续稳定向好的基金公司已于上周小规模选择性“回补”地产股。上述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地产股估值基本上处于历史底部,个人认为反弹值得期待。但由于资金面压力较大,所以升幅有限。”

  后市表现:

  看政策“脸色”

  对于房地产板块的后市表现,多数基金经理认为,还需要看“政策脸色”。但对于房地产调整政策是否会松动,基金分歧巨大。

  乐观派认为,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估值状况,地产股短期股价进一步下跌的动力不足,一旦出现政策调整的预期和信息,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研究总监徐荔蓉就认为,目前政策出台已告尾声,市场最为担心的房地产税,可能不会出台;即使出台,其力度也明显低于预期。股价经过充分回调,已反映房价下跌15%~20%,用PB看估值已回落至2008年底的位置。房价已经开始松动,而且从趋势上看降价的范围在扩大。综合来看,“政策到底+股价反映+房价开始下跌”,可以判定地产股筑底开始。

  华宝兴业基金也认为,房地产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政策打压的是一线城市的地产,但对二、三线城市并没有过多干预,并且对政策性、保障性住房是扶持的,因此地产板块存在结构性机会。不过,亦有基金坚定认为,地产政策并不会转向。上海一家基金表示,短期将进入政策观察期,房地产可能不会出台更为严厉的紧缩措施。即使6月的经济数据较差,也不会很快转向出台刺激政策。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也表示,从政策层面看,房地产原有政策仍会严格执行,否则刚刚产生的调控效果将付之东流,政策公信力也将受到损害。从楼市调整情况看,销售成交已经陷入低迷,房价开始略有调整但还不明显,未来一、两个月全国楼市总体还将是量缩价滞,三个月后房价调整幅度预计会加大。从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发展看,中国经济发展要实现转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可能需要一定调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需要一定约束,开发商的盈利空间和发展空间将有所压缩。短期来看,楼市基本面趋势依然向下;长期来看,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堪忧,因此目前判断地产行业复苏还有些早。

  ●证监会首次公示新基金审核进度 本月已有8只申请

  证监会昨日在官方网站首次对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进行公示,这就意味着,从此之后,基金公司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提交的新基金募集材料审批情况,同时还能了解其他基金公司新基金审批的动态信息。

  据悉,公示以表格形式反映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的核准进度。公示内容包括申请人及申请事项、申请材料接收与受理、审查与意见反馈、行政许可决定和相关事项的说明。公示表每周更新一次,更新后覆盖上周进度。

  证监会昨日公示了7月份以来基金公司提交新基金申请的情况。截至7月9日,本月共有8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接收,分别为中欧增强回报债券型基金、交银施罗德领先趋势股票型基金、华商盛世策略精选混合型基金、天弘永泰分级债券型基金、鹏华丰润债券型基金、银华信用双利债券型基金、金鹰主题优势股票型基金和富国可转债基金。

  从最新申报的基金类型来看,低风险的债券型成为基金公司新基金开发重点。8只基金中有4只为债券型基金,其中中欧基金递交了旗下第二只普通债券基金;天弘基金则提交了分级债券型基金募集申请,若获批,这有可能成为第一只分级的债券型基金;在今年4月发行了第三只债券基金之后,鹏华基金继续提交债券基金募集要求,做深固定收益产品线意图明显;银华基金同样向年内第二只债基发起攻击,2只基金均以信用债为主要投资对象。

  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富国基金力图推出旗下首只、同时也是基金业第二只可转债基金。在目前已经成立的基金中,主投可转债的基金仅有兴业可转债基金,该基金于2004年5月11日成立,至今已经运作6年多时间。

  证监会表示,公示新基金审批情况是为了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基金募集审核是基金部行政许可工作量最大的项目,审核量约占全部门总量的一半,也最为市场关注。自今年初实行基金分类审核后,基金募集申请材料的数量成倍上升,市场对基金募集的审核进度更加关注。

  ●主力研究:超四成私募看多下半年 "大消费"概念再受宠

  便宜就是硬道理。经过两个月的反复折磨,便宜的金融地产终于走出筑底行情,而上半年全身而退的阳光私募也变得谨慎乐观起来。调查显示,有超过45%的私募机构看多下半年A股行情,其中,消费、医药和新能源成为私募最看好的三大板块。

  超四成私募看多下半年

  从5月中旬地产股开始筑底之旅算起,足足两个月后,地产龙头“招保万金”纷纷站上60日均线,万科昨日盘中一度大涨超过6%,保利地产、招商地产和金地集团昨日上涨4%左右。成交量方面也是连日放大,并呈现加速之势。银行股也呈现集体走强之势,其中,龙头股招商银行昨日涨幅达2.05%,中小银行中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的涨幅都超过了3%。板块内大部分个股站上60%均线。

  一份私募调查报告显示,45.71%私募看涨下半年行情,看跌的为20%,剩余35%的私募机构看平下半年。统计显示,看涨的私募主要是认为市场经历过暴跌后,估值偏低和政策转暖两大因素使得市场上涨的可能性增大。看跌私募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存在回调的可能,上市公司业绩回落,房地产调控政策尚未出尽,通胀压力大,欧债危机黑云压顶尚未散去等。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57.14%私募认为A股下半年会在2000点—3000点间运行,有54.29%私募会对房地产进行适度投资,但非采取超配策略。

  近期,板块轮动频繁,强周期的金融、地产、煤炭有色等板块估值修复,弱周期的医药、食品饮料等各板块轮番上涨。面对市场“二次筑底”,善于炒作小盘题材股的阳光私募谨慎中略显乐观。

  记者注意到,对于一些近期取得正收益的私募来说,前期轻仓避险,而月初下跌中大胆加仓便宜股票,这种操作手法颇为有效。上海简适投资的投资总监杨典回顾近期操作表示,在大盘大跌之初,公司轻仓;在大盘大跌途中,又提升了仓位;本月加仓时股票价格偏便宜,上个月取得超过8%的收益率。他乐观指出,我们需要一点时间去走出这个低迷的行情,下半年的行情还是比较看好。

  最看好消费、新能源、电子

  上述私募调查报告显示,消费是下半年最受私募青睐的板块,以74.29%的比例独占鳌头,经历过大幅回调的医药股也得到私募的关注,54.29%私募看好其下半年的表现,新能源、电子信息也以51.43%和37.14%获私募追捧。

  事实上,2009年下半年,公募基金当时也提出,应该坚持“大消费”投资主线,包括传统的商业百货和食品饮料,以及未来新能源、3G、新材料和新技术等领域,上述板块在最近一年表现强劲。

  多数私募基金认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是中国必须要走的路,新兴产业代表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这是未来的主题。

  上半年表现较好的私募南京世通投资总监常士杉表示,除了新兴产业,下半年的机会主要还有两大主题,第一是大盘蓝筹暴挫下价格重新评估的交易性机会,第二是资产重组类个股,特别是换股的上市公司。

  ●三大悬疑待解 基金慎对反弹

  下半年业绩或加剧个股分化 政策能否松动尚待观察 主题投资或将降温

  虽然昨日A股市场延续了上周以来的强势反弹行情,但大多数基金经理在本轮反弹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看客”。基金经理普遍表示对本次反弹行情不应抱有太大期望,主要原因是目前宏观政策并未转向,下半年市场中主题投资可能降温,在强调捕捉绩优股的氛围中,后续行情可能出现分化。

  下半年业绩加剧个股分化

  基金经理对A股市场的审慎态度并没有因A股市场连续几日的反弹而改变。摩根士丹利华鑫资源基金经理、基金投资部副总监何滨昨日表示,未来国内政策仍是以经济结构转型为重心,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10%以下,A 股市场的估值中枢也应下移,所以目前整体市场估值水平与历史相比相对较低是合理的。如果政策不出现大幅转变,预期下半年市场将在新的平台上震荡,指数的效益不高,需要甄选品种,差别投资。

  “A股市场继续其震荡市的行情,短期内指数没有太多的上涨空间。” 这位绩优基金经理昨日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下半年A股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板块行情齐涨齐跌的局面,行业内部的分化将加剧,其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将比以往更多地注重精选具有较好业绩的个股。

  政策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普遍认为本轮反弹的原因在于投资者相信政策正由“调结构”向“保增长”的方向转变,但这种观点或许还无法在基金公司行业内流行。

  诺安基金昨日指出,也就是中报反弹行情持续多久的问题,需与基本面和政策面相互联系,从政策面来看,2010年下半年房价和通胀压力仍是关注的焦点,房价在高位震荡,通胀压力不减,因此政策调控不会转向,但会适当增加灵活性。从基本面来看,2010年下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较上半年环比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本轮反弹行情不应期望太高。”诺安基金强调,后续行情分化在所难免,归根到底是关注业绩可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

  持有此类观点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数。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也向记者指出,从惯性角度看,政府的调控政策不会很快转变,短期内A股市场可能还是一个震荡的过程。

  基金经理的上述观点实质上解释了基金不会成为本轮反弹的主要推手。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部副总监何滨坦言没有参与本轮中报反弹行情,“我们愿意做股票的左侧交易,但不会做政策的左侧交易。”她认为,目前“调结构”的政策并非转向,本轮反弹也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下半年主题投资或将降温

  中报反弹行情已经显现出投资者对绩优个股的追逐,而基金经理亦普遍认为这一需求在下半年可能更为强烈,从而导致市场行情的分化,尤其是具有题材性质的中小盘股的主题投资将大为降温。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南方小康ETF及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下半年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将集中在中盘二线蓝筹股。他认为,中小股票在医药股的带动下出现大幅回调,同时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开始领先市场。预计上半年强势题材股主导的结构性行情在下半年将有所降温,行业配置的重要性将显著提高。下半年市场的资金面不会有很明显的改善,超大盘股票的投资主要受制于市场的流动性;小盘股合理的估值水平应该在26倍左右,目前的估值水平平均在30倍左右,仍有调整的风险。

  冀洪涛表示,市场的纠偏机会很可能出现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他预计,中国宏观经济的低点将在2011年一季度出现,因此,市场可能会提前3至6个月作出反应。他认为,目前市场整体估值相对合理,存在结构性的泡沫,中小盘股票估值偏贵,大盘股相对便宜。主题投资下半年将会有所降温,投资者下半年将会更注重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游资出击低价股热情高涨机构趁拉升减仓地产股

  趁着大盘碎步向上,游资出击超跌低价股热情高涨。龙虎榜显示,昨日涨停的中信海直、华升股份、宁波富邦,北辰实业均是游资所为,一家机构还趁北辰实业涨停之际卖出了230万元。

  大盘稳定,为游资出击低价股提供了外围保障。上周创下了今年以来最大的周涨幅,前期杀跌的悲观情绪得到了很大程度抚慰。在此背景下,游资开始活跃,并且出击其一向热衷的低价股。昨日中信海直拉出第二个涨停板,深交所昨日的公开信息显示,光大证券宁波解放路营业部,海通证券杭州解放路营业部分别净买入4100多万元和1000多万元,是中信海直涨停的最大推手。从4月下旬开始,中信海直从最高9.29元一路下跌至最低5.75元,下跌幅度接近40%。

  昨日涨停的北辰实业、江淮动力、华升股份都是5元左右的超跌低价股,龙虎榜显示,这些低价股最大的买家是游资。北辰实业买入金额最大的营业部有广发证券辽宁民主路营业部、海通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等,一家机构趁着北辰实业涨停之际卖出了230万元。同样,因为涨停而上榜的华升股份、江淮动力等个股中没有机构买入身影,背后推手均是游资聚集营业部。

  这些个股能够爆发的原因除了超跌反弹技术原因外,也有部分低价股投资价值或许已经凸显。北辰实业、江淮动力、华升股份等个股前期下跌的幅度均为40%以上,本身具有超跌反弹的要求,在游资的推动下自然一呼百应。而有的个股可能投资价值正在体现,比如,南京证券认为,江淮动力生产的APU(辅助动力装置)在美国2011年后需求释放,公司作为世界上唯一几家具有此生产技术的厂商将分享其中收益。国海证券认为,江淮动力APU业务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随着公司开拓美国APU市场步伐加快,APU市场爆发在即,预计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每股收益为0.33和0.46元。再如,中信海直7月9日公告,每10股派0.5元现金红利,按照7月8日的收盘价算,该股的股息收益率接近1%,超过活期存款的年利率,而中信海直从2003年以来一直坚持分红派息,最近5年的分红派息比率非常稳定。

  ●基金仓位相差3倍分歧大 华夏大盘仓位高至92%

  7月的第一个完整交易周,基金呈现整体加仓态势,并且加减仓主力均以前期轻仓基金为主,体现出较大的分歧。而绩优基金之间分歧同样明显,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仓位也是一升再升,目前已经来到92.67%,相当高企;而由邹唯掌舵的上半年收益冠军嘉实主题,上周却大幅减仓超过9个百分点,仓位退守至22.98%。

  轻仓基金增减仓分歧大

  上周加仓基金主要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加仓基金多为配置混合型基金,二是加仓幅度较大的基金本身仓位较低。

  上周34只股票型基金加仓幅度超过5%,其中配置混合型基金成为加仓主力,占据12只。并且仅有的3只加仓幅度超过10%的基金,也均为配置混合型,分别是浦银生活加仓13.82%,博时策略加仓11.41%,德盛安心加仓10.49%。而在上周加仓之前,这3只基金仓位均较低,浦银生活仅为65.82%,博时策略为49.68%,德盛安心为34.18%。

  此外,加仓幅度较大的配置混合型基金还有长盛创新、德盛小盘,加仓幅度也均超过8%,天弘精选、光大配置加仓均超过7%,新华资源、华富价值增长、国海收益加仓幅度超过6%。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轻仓基金上周加仓幅度大,但减仓基金的力度同样不小,即表现出较大的分歧。

  上周共有22只基金减仓幅度超过5%,其中3只减仓幅度超过10%,分别是长城双动力减仓16.59%,泰达预算减仓14.87%,国投景气减仓11.02%,而这3只基金大幅减仓之前的仓位依次仅为57.63%、20.14%、53.72%。上半年收益冠军嘉实主题上周也大幅减仓9.06%,股票仓位仅剩22.98%。中邮优势、信达配置减仓幅度均超过8%。

  华夏大盘仓位高至92%

  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夏、易方达旗下基金仓位回升较为迅速。

  上周华夏系仅有2只基金减仓,分别是华夏增长减仓6.90%,华夏成长减仓0.98%。此外8只基金加仓幅度超过2%。加仓比例最高的是华夏蓝筹4.66%,其次是华夏红利加仓4.05%。此外,华夏大盘加仓2.32%,仓位已经达到92.67%,同为王亚伟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华夏策略上周加仓1.06%,仓位已至75.95%。

  易方达旗下基金也较为积极。同样的,易方达上周也仅有2只基金减仓,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加仓。加仓比例最高的是易方达策略加仓7.27%,仓位上升至80.22%;易方达领先、易方达精选、易方达价值、易方达科翔加仓幅度均超过3%。经过上周的加仓之后,易方达系主动管理型股票类投资基金共有5只仓位水平超过80%。

  而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一贯保持激进风格的光大系基金依然集体加仓,而上半年绩优基金系东吴、华商也以加仓为主。

  东吴系5只基金上周仅有东吴新经济减仓6.68%,其余东吴精选、东吴双动力、东吴行业和东吴策略分别加仓3.52%、1.72%、1.62%和0.68%。东吴精选、东吴行业和东吴新经济仓位超过80%。

  华商系基金上周更是集体加仓。3只股票型基金加仓力度均超过4%。华商盛世加仓4.50%,至80.32%;华商动态加仓4.84%,至86.91%;华商领先加仓5.28%,至78.29%。

  同样集体加仓的还有新华基金,加仓之后3只基金仓位均超过85%,风格相当激进。新华成长仓位为87.63%,新华分红仓位为92.20%,新华资源仓位为86.92%。

  嘉实主题仓位低至22%

  上周嘉实系旗下基金仓位增减互现。而最令人关注的便是上半年绩优基金嘉实主题大举减仓9.06%,股票仓位仅剩22.98%。此外,减仓幅度较高的还有嘉实成长减仓7.48%,嘉实增长减仓4.80%。嘉实系基金仓位普遍较低,除指数型基金嘉实300仓位较高之外,主动管理型基金仓位水平大致都在60%左右,相当谨慎。

  景顺长城系基金上周态度也较为谨慎,景顺增长、景顺成长、景顺治理等5只基金减仓幅度均超过3%。减仓之后,景顺长城旗下多只基金仓位均在70%左右。

  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减仓力度较大的是金鹰和大摩系基金。金鹰旗下4只基金,上周共有3只减仓,并且减仓力度较大。金鹰优选减仓7.23%,至62.58%;金鹰红利减仓5.84%,至48.17%;金鹰中小盘减仓4.64%,至64.17%。

  大摩系基金上周也是大幅减仓。除大摩领先加仓0.31%,至71.15%之外,大摩资源减仓6.84%至,48.47%;大摩基础减仓3.22%,至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