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拒绝?选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美学研究?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美学研究? ——《感觉的分析》之美学方法论启示
呈现于面前的是恩斯特·马赫所著的《感觉的分析》,他在序言中写道:“我的认识论的物理学研究和我现在对于感官生理学的研究,都是以同一个观点为依据,这就是: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必须排除掉,它们是多余的,并且会破坏科学的经济性。……科学的任务不是别的,仅是对事实作概要的陈述。现在逐渐提倡的这个崭新见解,必然会指导着我们彻底地排除掉一切无聊的、无法用经验检查的假定,主要是在康德意义下的形而上学的假定。如果在最广泛的、包括了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的研究范围里,人们坚持这种观点,就会将“感觉”看作一切可能的物理经验和心理经验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看法作为我们的最基本的和最明白的步骤,而这两种经验不过是这些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结合,是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样一来,一系列妨碍科学研究前进的假问题便会立即销声匿迹了。”
反观当下美学研究,我们似乎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抛弃形而上学”,走形而下的道路,虽然美学从学科属性上属于哲学,但是这种从属关系确乎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美学学科的独立性。美学学科获取独立性的路径也只有走形而下的道路,强调科学性。正如恩斯特·马赫所著的《感觉的分析》第六章讨论“眼睛的空间感觉”时对形式美感的分析更为令人信服,当然作者叙述更多依然是经验层面,尚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层面,这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有关。
恩斯特·马赫写到:“视觉由此而划分成为颜色感觉和空间感觉,尽管这两种感觉不能被描述为各自孤立的,但它们却彼此不同。……视知觉也一定包含着一些相同的感觉成分,而这些成分正是(在两个场合中相同的)空间感觉。……同一个空间图形在相同方向上的重复,引起同一空间感觉的重复。各个突出的(明显的)对称点的一切联结线都有相同的方向,并引起同样的感觉。就是把各个单纯几何学上相似的图形在相同方向上并排起来,它们也保持着这样的关系。只不过量度的相等不存在了。但在打乱方向时,这种关系也就打乱了,因而统一的(美感)印象也打乱了。”
继而恩斯特·马赫介绍了日内瓦的已故物理学家苏雷特(J.L.Soret)相关论述:“他考察了对称、重复、相似和连续的美感效果,他把连续视为重复的一个特例。在他看来,同对称的微小偏离都能够以这类偏离所引入的多样性和与此相关的心智审美快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补偿肉体快感的损失。这是用哥特式教堂的装饰与雕塑加以解释的。这种心智快感也可以由有效的(潜在)对称产生出来,而这类对称是人们在对称的人体和其他图形的非对称部位知觉到的。此外,苏雷特不仅把这些考察应用于视觉的场合,而且象我做过的那样,把它们推广到一切领域。他注意到了韵律、音乐、运动、舞蹈、自然美和甚至文学。”继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规则作为理智的事情本身绝无美感效果,反之,只有由规则决定的同一个感性动机的重复才有这种效果。”强调了美感的“感性”而非“理智”。
恩斯特·马赫并非完全采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感觉”,他认为:物理学尽管有重大的发展,毕竟仅仅是整个更大的知识范围的一部分,用它那些为片面目的而提出的片面思想方法并不能把所有的问题研究透彻。不放弃物理学的支持,感官生理学不但可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物理学也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但无论是物理学还是感官生理学,都是走科学主义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笔者以为,恩斯特·马赫的研究方法对当下美学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反形而上学,走科学美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