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黑名单”凸显中国企业国际化难题


印度政府的一份针对中国25家设备制造企业禁运名单突然曝光,其中以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企业为主,此事迅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对此通信业知名观察人士、飞象网CEO项立刚分析表示,这表现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问题。对于解决之道,他建议,一是需要“国家站出来,为企业撑腰”;二是需要中国企业尽力树立国际形象;三是需要用法律武器。

遇挫印度

7月8日,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遇挫的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披露,印度政府刚刚制定了一份禁运名单,其中涉及26家公司,其中包括25家中国企业1家以色列企业Comverse,由于主要涉及中国企业,因此倍受中国媒体关注。

据悉,这份名单由印度情报局制定,25家中国公司包括华为、中兴、联想、日海通讯、UT斯达康等,其中主要以电信设备厂商为主。

《经济时报》披露,印度政府规定,在新的网络安全标准实施前,上述名单中的这些厂商将被暂时禁止向印度移动运营商提供设备。

该报进一步称,自2010年2月以来,印度移动运营商已经与这26家公司签订了450份订单,总值超过20亿美元,但这些订单均未交付。

目前已经交付的27份订单都是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及阿尔卡特朗讯等西方厂商签订的。

    “根据情报局关于进口电信设备的反应和提案,出于安全原因,不推荐使用中国OEM厂商和一家以色列企业的设备。情报局特别强调,不推荐进口中国OEM厂商的产品,除非通信部认为对方在供应链中采取的安全措施足够充分。印度通信部在一份内部文件如此表示。

针对此事,华为、中兴官方均回应。联想集团相关人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联想在印度的主要是电脑设备,但他对此问题也表示不做评论。

由于此事主要涉及电信设备厂商,因此这此厂商的动向十分值得关注。有消息称,中兴7月8日召开专门会议应对印度被禁事宜。不过至记者发稿时为止,还没有看到中兴的最新消息。

“印度人口多,通信市场大,而且现在通讯市场增长速度很快,甚至超过中国现在的增速。”通信业知名观察人士、飞象网CEO项立刚7月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印度电信市场现状时称。

据悉,印度今年5月刚刚拍出3G牌照,国内设备厂商显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大规模建网机会。

华为、中兴最受伤

有消息称,事实上在此次“黑名单出炉前,印度就开始盯上中通信企业去年11月,印度政府要求设备商不要从中国公司购买安装在敏感的边境地区的设备。一个月后,印度政府以存在“安全风险”为由,禁止从中国进口手机,并对华为和中兴通讯等企业生产的同步数字传输设备(SDH)征收反倾销税其中对华为SDH设备征收50%的临时反倾销税,对中兴通讯和烽火通信的征收比例则高达236%。今年5月,华为和中兴参与印度北区和东区项目的竞标权被剥夺。

市场普遍观点认为,由于中兴与华为目前在中国乃至全球通讯设备制造领域的地位,因此在印度对中国企业的一连串行动中,受伤最大。

资料显示,2008年华为与中兴通讯在印度的营业额就分别达到了13亿与10亿美元,而根据中国驻印度领事馆的资料,这样的销售金额已经是当地电信设备市场占有率的25%-33%。同时有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兴全球收入中有10.10%来自印度;而在华为上一财年的全球营收中,印度市场贡献了大约14亿美元。

针对今年以来印度连续出台了关于电信设备安全审查的规则。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姚坚在6月12商务部的例行发布会上说,该项审查严重影响了中国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与印方企业已经签署的价值约50亿美元的订单合同。他当时透露,还没有一家中国电信企业通过印度的电信设备安全检查。

7月8日当天,中兴通讯(000063.SZ)在A股市场收报于18.95元,跌了1.46%,跌幅超过上证指数,上指当天仅跌了0.25%。

市场主要观点认为,这已经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单凭企业难以解决。项立刚7月8日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通过这件事,事实上反映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欧美也有出现,“人家对中国的产品有敌意”。

项立刚建议,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三点,一是需要“国家站出来,为企业撑腰”二是需要中国企业尽力树立国际形象,如与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合作,避免引起猜度;三是需要用法律武器,如反垄断法等。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印度遇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注意,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上述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就表示,希望印度政府在电信设备安全审查时对各国一视同仁,同时进一步放开市场,促进两国经贸交流合作。

印度政府此前曾表示,不会针对某个特定国家的电信设备发布进口禁令。该国通信部长派洛特还特地澄清,印度方面并未实施任何禁令,只要能证实无安全隐患,就可以进口。不过遗憾地是,此次印度却出现主要针对中国企业的“黑名单”事件,因此究竟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出路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