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房事折射出的人性


 去年春上,金融危机一度把中国楼市拖入谷底。当时正卖5000多元一平的楼盘燕京航城,将某栋楼整体以3000元一平的团购价向首都机场定向销售。有个朋友的姐姐因为认识机场的人,可以用这个价钱优先买。但他们还犹豫,毕竟这个楼盘所在的燕郊在河北省境内,当时中国楼市的走向对普通百姓来说也不明朗。然后这个朋友就问我,他记得我一个表亲也张罗买房多年终因追不上房价而作罢。

 于是我们一行人就赶赴燕郊实地看了现场,得知3000元一平的房子还送精装修,而周围的房子仍挺着5000元的高价不肯降价,我果断地认为可以出手。然后大家再杀向首都机场该楼盘的第二售楼处,一举签下三套。其中,我表亲一套,朋友姐弟俩两套。之后的几天,朋友姐弟俩热心地向周围朋友推荐,短短的一周内,他们周边的一干朋友把那栋塔楼的东南单元定掉了10几套,大家乐呵呵地成了上下楼邻居。

 紧接着,中国楼市在政府的帮扶下解冻复苏,扶摇直上,仅仅经过一年的时间,那个楼盘从当时的3000元涨至8000元。现在交房在即,我们去看了房子,开发商很实在,装修用的厨具洁具都是品牌,塞进家具就可以住了。那对姐弟朋友因为在北京通州有房子住,燕郊的两套房产完全成了他们额外的资产。他们还没住上,房子就涨了几十万,想抛随时都有人接。

 我这篇其实要说的不是创富神话。中国房改政策和房地市场经过20年的畸形发展,导致中国富豪人口翻着跟头地增长,却很少是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实业家,大多是从房、股、期、基、保等资本市场掠夺来的他人财富。这一切,已经彻底颠覆了中国百姓勤劳致富的传统价值取向,现在但凡口袋里有俩钱的人都巴望着抄底,伺机投机一把。这些多说无益,无非牢骚而已。

我要讲的是这样一种情形,通过这桩个案,我看到了人性在房市中的反应。我那对姐弟朋友父母早年双亡,两人相依为命从外地来京漂泊。她们初中都没毕业从推销化妆品开始,看尽了人间世态炎凉,却不改热心助人的本性。逐渐有了自己店面能够立足后,像驻京办一样不断接纳从老家来投奔的亲戚。当年这些亲戚,在他父母先后患病债台高筑期间,也并没有施以援手。

 她们之所以在燕郊买两套房,其中一套是帮助她姨。她姨从老家来,被他们介绍到一家外企做保洁。她们原想替她姨垫付了首付,之后由她姨的女儿来还房贷。但因为该女儿好吃懒做,对还房贷没有信心放弃了这套房子。无奈中,她们只好接手,把购房和贷款合同改了接着还。当时觉得压力挺大的,不想因祸得福,这套房子赚了。被她们招呼也来燕郊买二套房子的那些朋友,也都因为赚了钱很感激她们。她们最初在京举目无亲,但如今朋友资源丰富,日子过得左右逢源,行云流水。

 人与人之间,一要真诚、二要信任、三要相帮。这对姐弟朋友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再说我那个表亲,他们从老家来到北京,学历不高却非要打工(其实学历不高可以经商一样发达),惰性和依赖性又强,10来年了一直薪水微薄,平时既不乐善好施,也不乐群好交,小国寡民地过着自己节衣缩食的日子。这次如果不是我拉着他们把燕郊的房子买了,他们年近50了还将一直租房下去。

 给我的感慨是,因为他们一直哭穷,且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十分看低,所以买房时,我劝他们选择了70平的小两居。因为户型小,现在买家具都非常为难。后来他们和我一起感慨房价高飚时说了实话,说当时他们的存款足够交两套房的首付了。我很吃惊地看着他们说不出话。当时若知道他们还能拿出更多的余钱,我虽然不至于劝他们买两套,但起码会鼓励他们买下朝南的大户型。

 凡事有因,也有果。他们与其现在一幅悔不当初的样子,莫不如好好反思下自己如何广结善缘,给帮助自己的人以更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