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到底是什么?


 

随着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经济生活,原先只有在财经院校或者经济学家口中出现的词语,现在在一些老百姓口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比如GDPCPI,还有印花税等等。人们也开始知道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不过虽然说都是马车,但是人们对这三样东西的认识却有着巨大差别。说到银行,大家就会想到是存钱、取钱、汇款的地方;说到证券,就能想到每天上下波动的股价,涨了就是赚钱,跌了就是赔钱。但是关于保险,每个人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现代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生活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国如果谈到现代金融三大行业:银行、证券和保险,我个人认为普通老百姓在对银行业、证券业的理解上以及参与上是领先于保险业的。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经济地位有差距,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更有差距。在三个现代金融行业里面,保险业差距是最大的。  现在社会上不用说普通老百姓,就是政府官员以及知识分子这个层面的人,对保险的理解或者误解还是比较深的.
 
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经营方法和手段与计划经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毕竟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业是存在的,一直延续到现在。证券业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保险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完全停顿,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保险业是从92年才开始。这三大金融行业里面起步最晚的是保险,跟世界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相比,唯独保险业跟国际上差距最大,当然发展空间与潜力也是最大的。比如现在工商银行在世界上规模已经排在第一位了,银行业尚且还有差距;证券业跟国际上比也有差距;保险业的差距更大,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我国GDP总量已经在国际上排在前三大经济体了,但是保险业却排在几十名后。这是起步差距。
 
银行产品比较简单,比如老百姓到银行存款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银行存款可以获得的利益是利息。证券产品,就是利用价格波动产生收益。而相对于银行和证券产品来说,要全方位理解保险产品本身的内涵以及它的功能和意义,这个难度很大,因为保险产品本身有很多制度内涵和精神文化内涵。
 
同时,保险产品的使用价值与银行产品、证券产品及一般的实物产品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彩电的使用价值,连小孩子都知道,有了彩电可以看节目。正是因为这种使用价值很直接,所以购买欲望很容易产生。而保险产品的使用价值最难让人感觉或者愿意承认了,因为当你觉得保险有多么合算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跟人类的灾难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大家不愿意承认,或者不愿意享受到保险使用价值的一个根本原因。

 

保险是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

 

实际上保险制度是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上来应对人类所面临人生风险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能够解决人类心灵上的祥和与安宁。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整体上面临着生老病死残各种风险,这个共识要达成。我经常问周围朋友,如果你是30岁、40岁的人,我问他这样的问题:回忆一下你所认识的同事、朋友、亲戚中有没有得过重大疾病(癌症)或者碰到重大伤害(车祸)?

如果做这样的调查,我相信答案90%甚至100%都是肯定的,这也就可以证明人类的风险是必然的。接下的问题是人类如何用一种最科学的制度来解决必然要面对的人生风险?这就是一个命题。保险制度是唯一的科学解决办法。们除了保险制度以外找不到第二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人患了重大疾病, 50万医疗费就能把疾病治好,单位组织大家募捐。募捐这种做法不是一种制度安排,而且会带来很多副作用。但是如果用一种制度安排,就是指在这个制度内自然会解决这些问题,情况就不同了。
        我经常说如果没有保险制度,会让没有面临人生风险的人也会造成财产损失。这句话很多人可能理解不了。比如你有100万现金,你是平平安安的,没碰到什么问题,但是也会有财产损失!为什么呢?想象一个现实,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或者最亲的亲人里面,有一个人患了重病或者发生意外,需要100万现金,周围这几个朋友知道你手头有100万现金,只有你拿出100万现金来才可能解决问题,这100万虽然是你多年积蓄,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拿出来,至少会拿出一部分。所以说如果没有保险制度,任何人都会造成财产损失,就是这样理解。因为你碰到的不只是你面临的人生风险,别人面临的人生风险都可能让你财产损失。但是如果用保险制度来解决的话就不会。所以我的观点是除了自己要买保险,还要让身边所有的人买保险,才不会造成自己的财产损失,对这一点的理解非常重要.
 
要真正全方位理解这种制度安排,需要我们每个人仔细思考,这里不展开说。大家一定要相信:保险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存在了几百年,有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