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最近和很多的北京的孩子一样,迷恋上了“比如儿童世界”。我也觉得是一种启发孩子社会观念和职业意识的很好的游戏形式。同时也感叹现在孩子的游戏方式和我们那个年代真是太不一样了,就算是“过家家”,也玩的这么“商业”,让我们这玩泥土长大的一代真的是瞠目。回头想想,童年完整地经历过七十年代的人,多少有些迷失,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地踏过了历史的断层,我们快乐而惊恐地以地球引力为唯一可知的游戏规则。冰棍、粮票、小人书、露天电影、“五七干校”、伤痕文学……是属于我们的历史,时代特征如此明确。
我的小学同学一直希望“童梦京华”梳理一下我们小时候的各种游戏,甚至写成“攻略”以教给现在的孩子们玩儿,或不致“失传”。我迟迟不敢动笔,一来实在庞杂,二来生怕总结的不全面……绞尽脑汁也只能在已然干涸了的海滩上去找寻几枚贝壳和海螺,以唤起我们对那片汪洋大海的沉睡已久的记忆吧。
最“低碳”的游戏——捉迷藏、官兵捉贼、老鹰抓小鸡
记得有天翻看报纸,标题大约是美警告基地组织成员不要“捉迷藏”云云。我们小时候的三十多年前,捉迷藏可是孩儿家最常玩的游戏,各地称呼不一样,例如,成都称其为“逮猫儿”,到了山东就改叫为“摸瞎驴”,两广一带则称之为“蒙蒙躲”。这游戏不挑地儿,学校、大院儿、胡同、野外,哪儿都能进行。它玩法也很简单,先用猜拳等方式决定某一方被手绢蒙上眼睛或者自觉地背过身蒙上眼睛,倒数十或者二十下,等别人藏好开始出去找人。草垛、煤堆、屋顶、树尖、石柱、墙后都是理想的藏身之所。被逮着了就得表演节目,甚至趴在地上学驴绕一圈,之后他就是下一轮逮人的人。民间儿童游戏占据着20世纪80年代的儿童游戏市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小孩子们都玩过和知道怎么玩捉迷藏,也有着美好的回忆。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感觉、喜欢那种刺激感,可以到处找人、然后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小伙伴,被人找是一种被人关注的感觉,找人是一种寻找幸福的感觉,体会到童年的纯真、无邪,不会拉帮骗人和没有利益追求,和同伴合作好,配合默契;可以获得小朋友的友谊和成功的感觉。
记得我前面写过,那时的孩子们没有电视可看,更没有电子游戏可玩,刚上学,作业也不多,所以每天晚饭过后,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总是匆匆忙忙扒完最后一口饭,把碗一搁,便迫不及待地冲向院子里,不用约,自然一大群孩子,大家一起玩“官兵捉贼”的游戏。它的规则很简单,将现有的人数分成两拨,猜拳论输赢,决定谁做匪,谁当兵。然后再指定个地儿,作为关押强盗的牢狱,游戏便开始了。强盗们下山了,勇猛的官兵前往追捕,每抓到一个强盗就将他关进大狱。讲义气且带有几分野性的强盗们前来解救自己的同伙,有被救出的,也有双双陷入囹圄的。等到强盗们全部抓光,一轮游戏也就结束了。满头大汗的双方互相交换角色。有时扯得过猛,强盗的衣服被扯破了、扣子拽的只剩一颗……强盗要求暂停,在月色中将破衣服脱掉,干脆赤膊上阵,身上滑溜溜的,抓起来就困难多了。夜色就在酣畅的游戏中渐渐地浓了,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家长的呼喊声,我们只能惋惜地结束玩乐,拖着疲惫的身子,也带着一天的满足回家睡觉,同时约定,明晚再玩个痛快。
“老鹰抓小鸡”作为一个老牌游戏,可谓家喻户晓。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就经常让孩子来玩,至今长盛不衰。玩法很简单,选出一人做“老鹰”,一人做“母鸡”,其余的人为“小鸡”。“小鸡”排成长队,一个揪住另一个的衣服,跟在“母鸡”身后,受“母鸡”的保护。“老鹰”必须冲破“母鸡”的阻拦,去抓住排在队尾的一只“小鸡”,直到把所有的“小鸡”全部抓住为止。参加人数不限。目的是锻炼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游戏规则是:由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人都当“小鸡”。“老鹰”的任务是捉住“小鸡”;“鸡妈妈”的任务是把“小鸡”挡在身后,保护它们不被“老鹰”捉住;“小鸡”的任务是跟在“鸡妈妈”的身后跑,保护好自己不被“老鹰”捉住。“老鹰”只能进攻8次,捉住“小鸡”,“老鹰”胜;捉不住“小鸡”,“老鹰”败。
那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可比现在文明多了,又是唱革命歌曲又是戴小红花,连玩的游戏也是文绉绉的——“老鹰抓小鸡”。通常是胖胖的幼儿园阿姨做“母鸡”,我们就扯着她衣襟,尖叫着蹦着两腿儿,左挪右闪。当老鹰的是轮着来,轮到谁谁都不乐呵,“小鸡”全被捉光了才能换人。开始的时候,“鸡儿”这边的阵容壮观,长长的一队人马,个个挤眉弄眼,朝凶神恶煞的老鹰说着风凉话。女孩子腿软,跑不快,“老鹰”就专朝她们的方向扑。大家讲究的是“友谊第一,游戏第二”,但蛮横的“老鹰”有时候难免力道过猛,把小姑娘的花衣裳扯得露出了胳膊肘儿……“老鹰抓小鸡”是儿童们携手人生的游戏,既有互助友爱的精神也有团队意识的培养,“母鸡”和“小鸡们”的紧张密切地配合使得“老鹰”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抓住“小鸡”,就算“鸡群”大获全胜。“鸡妈妈”当然要负责领导和指挥的职责,“鸡妈妈”的判断和决定,直接决定了“鸡群”的命运。
游戏结束后,不论是“老鹰”还是“母鸡”和“小鸡们”都气喘吁吁,有的“小鸡”才知道不知什么时候鞋子掉了,才有感觉不太一样,于是再悄悄地找回自己的鞋子。有时候衣服揪乱了也根本不在乎,要是平时有人揪乱自己的衣服或者揪掉了扣子,一般是不依不饶的,最起码也要向老师告状。
(未完待续)
2010-6-28深夜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