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庄能免遭拆迁吗?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关于首都北京的规划,梁思成提出了保留旧城,在京西建设新城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后来被改造旧城的方案所取代,于是北京城墙、护城河被拆、被填,城门楼子也惨遭厄运,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最近20年在北京,其实也是在全国再次发动了一场大拆迁运动,不过这次是以危改的名义,是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名义。如今再在中国找几个成规模的老城已经很难了,仅有的几个也变成旅游景点,成了商品化的模型了。
北京对老城区的大规模拆迁干的差不多了,崇文区和东城区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拆了,宣武区的菜市口一代把最大的一片平房拆了,如今已是瓦砾一片,今后也就没有可以再拆的平房区了。西城区再搞拆迁也只能在西二环以外动作了,这么说好像政府是没事找事就是要以拆迁为乐似的。
西城区要在死二环外拆迁不是传说,是真的。政府是以金融街西扩的名义,而去年的8月份就有动拆的大红横幅挂在了南礼士路一代的居民区里,不过这一带现在并没有开拆。今年以来百万庄靠近西二环的一代也传来了拆迁的消息,不过拆迁的阻力也不小。
三里河地区是50年代建设的一个比较集中的中央行政区,也是最大的一个区域,百万庄就是为中央行政区配套的居民区,现在保存基本完好。另一个在是和平里,那边也集中了一些中央部委。最近北京青年报有一篇城市地理文章,题目是:百万庄新首都的第一个居民小区。
文中说,这里不在燕京的九门之内,所以这里没有金碧辉煌,也没有曲径通幽。这里不靠近西山的园林,所以没有层峦叠翠,也没有波光流影,但这里是新中国建起的第一个居民小区。
这片小区是由著名建筑师张开济设计的中俄合璧式建筑。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九个区,掩映于绿树之中,繁茂的枝叶几乎伸进了每家的窗棂。这里云集着建国以来北京的第一批新移民,他们筹划过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生产。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很多人酝酿过如何迈出中国工业起飞的第一步。
百万庄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出门和一位学部委员打了个照面,上街又碰见一位部长,这在百万庄算什么?改革开放后的好几位国家领导人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风雨飘摇了五十多年,这里依然有不少人在为百万庄骄傲着,因为他们知道多少运筹帷幄,曾经闪现在眼前的窗口里,多少苦难和欢乐,封存在红砖的墙体里,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情感和记忆。这里承载过一段重要的历史,这里的楼房是五十年代的标志性建筑,北京城的变化是从这里开始,于是有人呼吁,把这片楼群保护起来。
6月12日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已过去,建筑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的公共表达。建筑文化遗产包括:国家、地区、城市、社区发展历程上的重要建筑;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下的典型建筑;能体现城市特色风貌的代表性建筑;名人旧居、故居及纪念陵园建筑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百万庄和三里河的建筑都有保护的价值,能保留下来就尽量保留下来吧,拆掉的就再也不能复原了,新的摩天大厦在哪都能建起来,就不要再和历史争地盘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