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文化客厅”,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我身边这位雪漠先生,雪漠先生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也是我们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甘肃省专业作家,雪漠先生文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等,另外还有很多宗教方面的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近雪漠先生出版了一本《西夏咒》,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那么欢迎雪漠先生来到搜狐,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请雪漠先生跟我们网友打一下招呼吧!
●雪漠:搜狐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雪漠先生咱们还是从《西夏咒》这本书来讲起,因为这本书,我觉得从阅读上面来看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没有采用其他作家传统写作叙事的方法,又有很多涉及西部特色的人文历史的一些词语,有的读者反馈说挺难读的,这本书充满各种符号和象征,先请您解答一下为什么会用《西夏咒》作为这个书名,“咒”字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雪漠:这本书里的“西夏”,不一定就是历史书中的“西夏”,这本书里的“西夏”更多的代表了一种历史。这个书,虽然用了“西夏”,但是这个书中的“西夏”是一种历史符号,历史和现实,当下和梦魇都在这个书当中交织成一个巨大的混沌,构成一种魔幻的世界。这个“西夏”,所以不能用学者眼中的那种西夏去认为它的真实与否,它更多的就是一种象征。“咒”也是这样,这个“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这个《西夏咒》,里面有一个“咒术”,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主人公雪羽儿,抓了一个飞贼之后,这个飞贼用他的一种,我们西部称之为“邪术”的一种法术,里面来自西夏的诅咒,因为这个诅咒,书中间出现了诸多的血腥和暴力,这也是一种象征。
这个“咒子”实质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我刚才谈到的那个诅咒。另外一层是这个中间,主人公琼,在用他的一种智慧来诅咒血腥和暴力。还有一种更主要的,更深层的“咒”就是一种魔咒,这个魔咒是一种什么“咒”呢?自人类的历史起,人类的欲望产生了一种打不破的怪圈,每个人类都会在这个怪圈中陷入一种困境。
比如,象战争。中国春秋战国时候直到今天,人类一直在这个怪圈中跳不出来,就是始终有战争,而人类的智者总想打破这种欲望带来的魔咒,比如孔子,他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想靠他的这种思想和仁爱拯救世界,都是想打破这种魔咒。这本书的本意也是想,像伟大智者们一样,用文学可能有的微弱的光明来打破一种人类欲望,带来的诸多的困扰、困惑、困境等等。所以这个“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第一层意思里面讲到的咒语,我看到你的书里面叫做密宗“诛杀术”,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法术呢?
●雪漠:这种“诅咒”,在古代印度的时候,它就专门的有一些人,用这种“诅咒”,用心灵的诅咒来达到某种,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的目的。我曾经过去的时候也学到过这样一种文化礼仪,它是一种文化仪式,比如这种诅咒的时候,它会画一个坛城,三角形的坛城,这种诅咒所有的坛城它是三角形,它用的所有的供物都是黑色的,比如黑芝麻、黑油菜籽、黑花,以及黑的一些东西,黑的鲜花,比如蓝色的鲜花也可以,用这种黑色一边作为一种仪式,一边心灵发出一种诅咒,那么被诅咒者,就会莫名其妙的陷入一种不吉祥的东西,被诛杀,甚至有的生命会消失掉。这个在西部比较著名的诗中,比如《密勒日巴道歌集》中,有一个著名诗人人写的,这个诗人就擅长这种诅咒,他因为非常弱小,后来他学了这种诅咒,把40多个仇人诅咒而死。如埃及金字塔中法老的诅咒,也是这个。
◎主持人:真的有这种事情?
●雪漠:它是一种文化礼仪。就是通过心灵的力量,调动所谓宇宙中一种巨大的能量,暗能量,暗物质,达到某种愿望。
◎主持人:这个密宗“诛杀术”在这部书里也是很重要的情节了?
●雪漠:很重要的,从开头贯穿到结尾,都与这个有关系,是重要线索。
◎主持人:刚才您说了《西夏咒》中的这个“西夏”不是指一种具体的地名,是吗?
●雪漠:对!它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网友稍微介绍一下,这个西夏故事发生的场景——凉州,跟我们书里面很多场景,很多故事都是密切相关的,也许很多网友不是特别熟悉凉州,我查了一下资料,凉州曾经是西夏的一个辅都。是吧?
●雪漠:对!是一个辅都。虽然我刚才说“西夏”是一种象征,不一定是局限的西夏,但这里面大部分的资料来源于西夏,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谈到了一个金刚亥母洞,曾经就是西夏的国师,西夏跟后来的西藏很相似,它有一种政教合一的制度,某一个地区它会由国师来执政。凉州有一个金刚亥母洞,就是《西夏咒》书里面一个重要的所在,就是由国师来执政的。
西夏和中国的宋朝、辽国,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夏时代。宋朝和西夏之间斗来斗去,开头部分以及结尾部分贯穿着的都是西夏和大宋之间的那种战争。而主人公呢,他超越时空的思维,也在诅咒这种人类中间的这种血腥和暴力。凉州呢,那时候正处在西夏和大宋交锋的重要的战场,凉州直到今天还有一种说法,比如十二寡妇,杨家将的寡妇就死在凉州,这是一个传说,历史上不认可这种说法,里面有许多杨家将的故事,如薛仁贵应征,还有一些唐朝的故事也发生在那个时候,比如说薛仁贵征西的时候,他就死在白虎关,《白虎关》是我另外一部长篇,白虎关就是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一直是历史上各种势力的争夺的一个必争之地。而且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地方——凉州,多民族地区,各种文化,各种势力在那块土地上,千年来一直在那个地方交汇、撞击、重建,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它是一个文化宝库。我定居在凉州的时候,一直会在那种非常神秘的,非常博大的,非常丰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然后让我的作品也足够的丰富,足够的博大,足够的神秘。
◎主持人:其实刚才说到的西夏,尤其西夏真得是很神秘,它有一种很神秘的文字,现在已经失传,只有少数专家才能看得懂的西夏文,现在已经是消失了。当时您在想写作这个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缘起呢?
●雪漠:缘起在什么呢?我曾经的一种信仰,最初的源头就跟这个西夏的一个岩窟,是一个古洞,那个洞里埋了大量的西夏文书,那个洞里有好多神奇的故事,比如当地百姓就说那里有两条大蟒,老百姓都说那里有,好多人看不到的。有一天,我到那个地方去的时候,和我的家人,用傻瓜相机给他们照相的时候,就有两道奇怪的白光,就像大蟒蛇一样的白光,交织在一起,和我的老婆儿子合了影。我的意思是什么呢?这种自然现象,在那块土地上,在那个西夏的洞中经常出现这种类似的非常奇怪的神奇的故事。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写了,最初的缘起就想写写这个东西,以洞穴为题材,写一写这个洞穴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早写的《西夏咒》的原型就是《西夏的岩窟》,大概十多万字,2000年7月份就完成了,这就是最早的缘起。
◎主持人:那已经是10年之前了。这么多年,又改了那么多字?
●雪漠:后来完成《大漠祭》之后,《大漠祭》在出版的过程中我完成这个的,完成这个之后就放下了,放下这个之后我就创作《猎原》,创作《白虎关》,在创作《猎原》和《白虎关》中,时时涌动着一种激情,完成一部之后,我就写这一篇了,不是改,是再写。我喜欢一遍一遍地写东西,写我的作品,因为我在写作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快乐,我的写作所有目的就是享受这份快乐,改的时候没有这种快乐。所以,我一般不改。我觉得不行就扔了,再写一篇,在那种巨大的快乐中再写一遍,然后再放下。放下的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出版社就约我另外一个稿子,我就赶紧把它改完,别让它剩下,就会又有一种巨大的快乐,这个就出现了,我再写一遍,我的所有小说都是一遍一遍写的。好多人他不明白,你为什么十多年就写一部小说,每天写多少?不是这样的,我说写作不是目的,享受写作的快乐才是目的。所以,不在乎多少年发表,《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从刚开始写作到现在都是十多年,这一点,我和别的作家不一样。
◎主持人:这十年之后,我们看到了《西夏咒》这部作品其实跟开始那部《西夏的岩窟》已经差距很大了。●雪漠:里面的好多情节是一样的。那个时候,开头部分是怎么出现的呢?,有一天,我带着妻子在街上走的时候,感受到巨大的来自西夏文化的那种灵性,虽然没有喝酒,但有一种陶醉,就想唱歌,唱的内容就是开头部分。除了中国西部最大的都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继续西行,你就看到一个唐朝诗人写的诗,千年来它总在吟唱大家熟悉的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就是这个,里面大段大段的句子唱的时候就出来了,出来之后,我就马上回到电脑的旁边,我就开始打,打的时候,充满着一种快乐、陶醉、激情在喷涌,指头在跳舞,我没办法停下来吃饭,于是我妻子就削苹果一下一下给我喂,十多万字就是这样打出来的。所以里面好多东西,我后来可能会用上,但整部书已经面目全非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讲讲现在这本书,我看到里面有三个主人公,一个是琼,一个是雪羽儿,还有一个是阿甲。我看这部书,整体感觉这三个人带有非常深的象征的意义,这部书在某种场景里会说琼和阿甲是一个人,然后和“雪漠”也是一个人,我特别想问,您在这本书当中,这三个形象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征?
●雪漠:在西部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比如琼,琼的故事,最早的时候,《西夏咒》中的琼和《大漠祭》中间的灵官都是一个名字,后来有人说,你别再写灵官了,我就写了“琼”,事实上,琼也罢,灵官也罢,都是雪漠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载体而已,这是第一种。
第二,“琼”虽然表面看来是一个僧侣,他一直在朝圣,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他,每个人的同时都是在寻找他的朝圣之旅,他朝圣的目的地有些属于艺术,比如说像张大千、徐悲鸿这些大师,他的目的地就是艺术的一个境界,有些人他会是别的,比如有些伟大的政治家想通过从政来帮助很多很多的老百姓,也是一种他的朝圣之旅。
我的朝圣就是通过文学,实现我的一种对这个世界的某一种介入和关怀,这样的一种朝圣之旅。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是“琼”,这是第一。
另外,同时“琼”这个原型,在西部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它是弟兄三个,他家在尼泊尔附近有一个盘唐的小村,“巴”意思就是什么什么地方的人,这个琼就是那个盘唐巴。他们弟兄三个人到西部来朝圣,寻找他们心目中的一个圣地,老大走到藏地的时候,哥哥就死了,他安排两个弟弟,一定要到那个圣地去,那里有一个女子,这个女子类似于女神的化身,她在等着你,你们就可以实现一种超越。走了一段时间,老二又死了,又告诉弟弟,你继续走,你一定要走到那个什么什么地方,那里黄河倒流之地,那里的山一片红土,黄河倒流之地,你去找一个女子,她在等着你,找到这个女子的时候,你就可能实现了一种超越,也就是自由,得到一种解脱。于是弟弟就走啊走啊,走到什么地方?就是走到我们甘肃刘家峡,刘家峡今天有一个罗家洞,他就定居下来,每天在修炼。
有一个女孩子每天送饭,送饭过程中,送了很长时间,有一天这个女孩子就哭着说:“明天我不能送饭了”。这个僧人说:“为什么不能送饭了”?“我的爸爸要把我嫁到黄河对面”。然后这个僧人问她:“你愿不愿嫁?”那个女孩说:“不愿意嫁”,“你愿意做什么”?“我愿意和你一起修行”。他就给了她一把黄沙,吹了一口气交给这个女孩子“明天娶亲的队伍从河对面来的时候,你就把这把沙丢到黄河里去”。于是第二天,娶亲的队伍就来了,要把这个女孩子嫁到黄河对面去,走到黄河中间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姓罗,把黄沙丢到黄河里面的时候,忽然出现了类似沙尘暴的黄风,黄风之后人们发现这个女孩子不见了。
12年之后,实际上女孩子到这个洞里和这个僧人所谓的修行,12年之后,有一天,洞里出来一个小白兔,就跑到她家的家门口,问她的母亲:“出来了吗?该出来了吗?”该不该出来?他们很奇怪。觉得很奇怪的时候,她又不敢回答。他就回家问老婆,该不该出来?老婆就说该出来了。第二天两只小白兔又来了,问:“该出来了吗?”“该出来了。”他父亲说:“该出来了”,于是刘家峡那个山上有个巨大的石头就滚了出来,人们看着一团红色的云彩托着两个人升到空中,一个就是那个僧人,一个就是女孩。他们村里人全部涌向那个山洞,发现那个僧人和女孩已经死去了,他的心口部位仍然是发热的,就是这个尸体一直保存到文革中,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觉得这是封建迷信,把它扔到黄河里,扔的时候有一个僧人偷偷地夹下了一个拇指,至今这个拇指仍然被人们供奉着,这个故事(《西夏咒》)的原型就是这个故事,但是里面赋予了更多的东西,就是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
一家兄弟三人用自己的生命来朝圣,死了一个哥哥,又死了一个哥哥,弟弟继续朝圣,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觉得非常不容易。就是这种精神是一种人类文化中非常非常让人向往的某一种东西。因为他朝圣的过程中,一个是自省,一个是向往,向往一种美,向往比自己更伟大的一种存在,向往着自己跟伟大的存在融为一体,实现一种超越,就是这种精神让人非常的感动。那个时候,我就想写这个东西,所以它是有原型的。
◎主持人:那个女主角就是雪羽儿吗?
●雪漠:女主角就是雪羽儿,姓罗,好像是罗玉环,还是……,名字记不清了。她就是雪羽儿的原型。
阿甲是个什么呢?阿甲在西部某一个民间传说中真有这么一个人,直到今天某个村庄上还认为阿甲存在,他是那个村庄的守护神。民俗文化中它认为,大地,每一块土地都是有灵性的,守护这个土地的西部人称之为“土地神”、“守护神”,阿甲就是民间某种文化中的某一种崇拜。
但作为叙述者的阿甲,却有更多的一种承载的东西,叙述者阿甲是历史文化中,用一种历史的眼光,他千年来一直注视着这块土地,有一种非常丰厚的,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那么一个朝圣的僧侣,一块土地上非常美丽的女人,和一个守护了千年大地的守护神,中间他们的叙述,他们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非常非常博大的(续)
转载:http://book.sohu.com/s2010/xuemo/ (搜狐视频访谈)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