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公务接待不嫌麻烦皆因怕惹麻烦


     平遥县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令其不堪重负。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而近10万人次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18日,在各地开始纷纷质疑公务接待压跨了平遥古城的时候,平遥县相关负责人做出回应:“接待也是工作,不能嫌麻烦”。(据2010年6月18日央视《新闻1+1》)

     风景名胜故然是供游人观赏的。按理说,游山玩水、观光旅游属于个人的私生活范畴,与之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应由个人支付,自掏腰包。然而,由于政府公务接待制度的设立,让一些特权阶层和与之相关的人群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公款旅游待遇。比如,今年的三天端午节假日期间,全国各地前往平遥古城的游客有12600多人,其中两千多人由平遥政府公务接待,他们不仅享受免票、包吃、包住等优惠待遇,甚至还要由当地官员全程陪同游览,走时拿着丰富的礼物。

     显然,风景名胜还有一个人人心中有,但个个嘴上无的特殊功能——公关的一个载体。尤其是在官由君授、钱靠上级拨的管理体制之下,许多风景名胜事实上扮演着权钱交易、跑官要官、感恩答谢和巴结取悦上级的媒介的角色,以景网络人脉,进而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已成为景区的一大功用。于是,风景名胜不仅使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令当地不堪重负,就是各地各行各业在此设立的接待点也是苦不堪言。尽管接待方内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但还得总是笑脸相迎,想方设法让客人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接待单位很讲究礼数,热情好客,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得很:“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得。”特别是那些管钱管物管官帽子的人,请都请不来呢,岂敢怠慢了。要知道,哪块云彩都有雨,只是不知何处下。哪尊佛都得上香。万一接待工作有闪失,惹得客人生了气,怪罪下来,可不是简单的丢了面子,甚至会影响财政资金划拨、政策倾斜和个人职务晋升等大事情,若是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连老百姓都不会饶你,对客人怠慢得了吗?怠慢得起吗?所以,面对舆论的热烈讨论,平遥县政府表示,他们今年4万人次的公务接待计划不会改变。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越怕麻烦就会越麻烦,公务接待就属此列。由于公务接待的特殊功用,导致公务接待现状历来都是一个单位对外不宣的秘密。一旦公开了,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尤其在民众监督意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公开公务接待情况甚至会招惹大麻烦,弄不好就是费力不讨好。为此许多单位多采取巧立名目和偷梁换柱等伎俩归避审计检查,使公务接待成了一本“糊涂账”,实际上这样做也是怕招惹麻烦。

     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今年1月份以来,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网上晒账本,其中包括平常招待上级的烟酒费。一时间,全裸乡的阳光财政引来一片赞扬,然而就在人们关注全裸乡政府究竟能走多远的时候,6月份就有媒体报道称,裸账后的白庙乡遭到了冷遇,乡政府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少有回音,在网上招商救助一个多月也毫无反应。几天之后白庙乡的官员出面说,他们并没有因为公开账目而遭到冷落。明人都会知道乡领导的“澄清说”用意何在,即使是遭受了冷遇,也只能打掉牙合着血往肚子里咽,因为冷遇再加上“穿小鞋”,足以将他们逼上绝境。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彻底取消公务接待不可能也不现实。正是由于不能和不现实,也为我们改进公务接待工作创造了条件。防止公务接待中的腐败,关键是要严格界定公务接待的边界、范围和标准,并做到公开透明,扎实兑现。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务接待纪律,严格约束领导干部及其身边人和亲属,并让“沾光者”付出必要的代价,问题就会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