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脸” 培训大行其道乃社会之悲!


 “不要脸” 培训折射出啥问题?

郑州一家美容店在公园搞员工培训活动:男员工亲吻女士,女员工亲吻男士。并且还呼喊口号:“我不是正常人,我不要脸。”除了亲吻,活动还有拥抱、要钱等。(529日《东方今报》)

文化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当先进文化已无法再激起人们的好奇时,一些人便在寻找“创意”的征途中开始了文化的愚弄!——组织员工在公园搞此类“骂己、索吻”活动,笔者认定这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亦或原本就是一种营销文化。但这种“不要脸”的营销文化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似乎并不在商家考虑范畴之内。

有人说这是美容店为吸引眼球而自泼污水——图个臭名远扬,只要有知名度,这个名有多臭它不在乎。这个见解不无道理,其实这就是打着激励员工的旗号在推销自己的买卖。因为每个少女索吻结束后,都要给“被艳遇”的对象发一张宣传该店的卡片。而它向路人所传递的,也无非就是“快来我这里消费吧,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吻”或者还有更深的“不要脸”的服务等等之类的信号。

事实上,上街亲吻陌生人,并非就是郑州这家美容美发店的专利。前些日子就有媒体暴出,海口某公司就将自己的两名女员工派到大街上和陌生男人“接吻”,据说是为了“锻炼员工的胆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但归根到底,无非就是想引起人们对自己的注意、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为了招徕生意罢了。而对于企业如此低俗的做法,员工明知侵犯了自己的尊严,但也往往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得不遵守指令。随后,在长而久之“不要脸”的洗脑中,员工们鲜廉寡耻就成为了自然,实现了人的“去正常化”,其道德观念亦如温水中被煮的青蛙一样没有了任何的悬念。

世上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种“审丑”观念的背后可能都是金光闪闪的金子银子。君不见,在“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一些美女让散发着浓烈“肉欲”味道的美体“满天飞”;有些人则发布自己的隐私,猎取读者兴趣,换得大家的同情;更有人偷窥和公布别人的“隐私”,甚至公然攻击谩骂别人……诸多要钱不要脸的炒作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只不过在个别人火中取栗时,肆意践踏的却是公序良俗,带歪的却是整个社会的风气。

一个人做一件不要脸的事没什么,怕就怕很多人都在做“不要脸”的事却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事实证明,一些企业利用女员工的色相来“勾引”顾客,是对伦理道德的亵渎与践踏,更是对法制法规的挑衅与嘲弄,不治必将会霍乱社会、祸国殃民!

(李吉明2010531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