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
时下,“低碳”一词风靡全球。爲了顺应这一潮流,汽车制造商转战新能源领域,纷纷推出被冠以“低碳”名义的新车型。
5月15日,以“新能源汽车之路”爲主题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演讲时指出,“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无论是燃料电池的,还是生物汽油的,还有电动汽车,到目前做不到低碳。”此语一出,衆皆哗然。
“低碳”标准迷失
“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爲主)排放。
汽车造成的碳排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尾气,二是轮胎摩擦。有研究发现,城市道路中85%的一氧化碳、75%的二氧化氮和50%的碳氢化合物都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居首位,其次是黑碳气溶胶。在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黑碳气溶胶,同时轮胎与地面摩擦也会产生黑碳气溶胶。
什麽是低碳汽车?
在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表示,其本人从1964年开始在清华大学读汽车专业,毕业以后一直在做教学科研工作,1991年开始承担国家重点的攻关项目——电动汽车技术专项研究,一直到九五、十五一直在研究汽车,但是现在对低碳汽车的定义还没有搞清楚。
李俊峰同时指出,不能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发展高碳,低碳是一个现在没有看清楚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确实低碳 国内外技术有差距
对于李俊峰的“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观点,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认爲绝对是谬论,“电动车本身肯定是低碳的,只是现在没有产业化,数量太少,所以还没有达到低碳的效果。并不是说新能源车本身不低碳。”他表示,“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就碳排放来说绝对比传统汽车少,而纯电动车就是零排放。”
但是,陈光祖亦指出,此前认爲“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市场是同时起步的,水平相当”,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他说,在2010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期间举行的研讨会上,有几个从国外考察回来的汽车企业老总都承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陈光祖说,“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外企业正在研究纳米蓄电池、超导电机等前沿产品,如果他们成功了,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更加落后了。”
文章来源:CMJ 中国机械与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