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分析认为竞争性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决定,供给与需求相等就决定了商品的均衡价格与数量,实现了买卖双方利益最大化。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一方面代表了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另一方面代表了消费者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或者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收益或者成本)。人为控制商品价格,将导致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不相等,比如人为压低商品价格到均衡价格之下,则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大于生产者的边际成本,提高价格,增加销量能增加买卖双方的利益。但是现实中私人所有,私有经营的商品,就存在人为压价限量的“怪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的家乡,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新开一家小饭店,特色菜是家传鸭煲。清早,清洗干净的整鸭加上自家制作的芥菜、罗汉笋、干香菇、中药、老姜等配料,放进一只大锅,在煤炉上用小火炖,约二个小时后,再加入自家制作的葱、料酒、花椒、猪油、胡椒、鸡精等调料,一盆盆营养丰富、汤鲜味美的鸭煲就可以上桌了。
鸭煲58元一盆,生意挺好,每天中午常常爆满,去迟的往往吃不到,因为鸭煲是限量生产的,每个上午5只。开业三个月内,我与同事去过多次,上午10:30分后,多数情况下订不到菜。鸭煲市场供不应求,说明58元一盆的价格处于均衡价格之下。明显地,商家提高鸭煲价格与销量,可以增加他的收入,为何商家会搞限价限量供应呢?私人鸭煲店不像春节期间的火车票,政府强制控制车票价格,改变价格较难,明显地,改变鸭煲价格易如反掌,增加几个鸭煲也并非难事,提价增量能多赚钱,顾客也有需求,何乐不为呢?
以上分析建立在消费者拥有鸭煲店位置、鸭煲口味、价格、供求信息基础上的。现实中,新开的鸭煲店,知道上述信息者较少,人们了解鸭煲商品的信息费用较高。一般来说,消费者只有了解商品品质与价格,才能作出消费与否的决定,也就是说高昂的信息费用会减少人们对商品的购买与消费。这与抽税导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类似,对于商品信息的缺乏,同样会导致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的情况,类似于人们让无知抽了税。
为增加各自利益,市场里的人们将会为降低商品信息费用而努力。一般而言,买卖双方中,人数较少的一方更有激励努力降低信息费用。这与商品广告往往由卖家做,招人广告往往由买方做的常识是一致的,因为人数多的一方做降低信息费用的努力成本比较高。鸭煲压价限量就是一种类似广告的方式,降低人们对鸭煲信息的了解。鸭煲品质、价格与供求在老客户与潜在消费者的口口相传就等于免费广而告之,鸭煲价廉物美,才能让吃过的老顾客有激励免费广告,也才能使此类信息成为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卖点。
另外,鸭煲不是米饭,可以天天吃而不厌,多去几次,鸭煲的边际效用要递减的。一定时段内,若无商品创新,老客户是要减少的。故意维护质优价低的形象,经常爆满的场景说明菜肴新鲜可口,价格低廉,能吸引潜在客户。在一定期限内,老客户减少,新客户增加,客户群就相对稳定,对一家菜馆而言,稳定的客户群基本上就等于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要是店主预期一段时间内,鸭煲低价限量的损小于质优价廉吸引稳定客户群带来的收益,店主就会采取低价限量策略,反之,则会提价增量。
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功能与价格的信息越缺乏,商家越可能搞低价促销策略。现实中,我们见过免费试尝试用饮料食品与化妆品的,却从来没有见过免费帮助你擦鞋的,就是商品信息费用大小的原因。一般而言,同类的商家与商品,上市时间越短,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费用越高,商家越容易搞低价促销。这可以从新开培训班、歌厅、美容厅、饭店等往往搞低价促销,新品种化妆品,新品种饮料,新品种食品,往往让人免费品尝的现象中得到证实。
竞争性的商品,若利润过高,会有新的厂商进入行业,若利润过低,则会有厂商退出行业,在进进出出之间,最后的结果是导致利润与其他行业平均化,无超额利润的存在。现实中,在竞争中还存在的超额利润往往是其他厂商无法模仿与复制该商家某种独到的因素引起的,比如独到的技术与创新,本例中鸭煲独到的制作技术是商家获得超额利润的原因。厂商往往凭借独到的手段才能获得的超额利润一般称之为垄断利润,一般经济分析认为现实中的厂商行为是选择垄断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但这种分析往往忽视了合理地降低商品信息费用的努力,也可以因此而获利,我们不防称之为信息利润,从鸭煲压价限量生产的分析可知,现实中的厂商行为是追求垄断利润与信息利润之和最大化的结果。
从均衡角度看,如果两种利润边际上不相等,商家会调整产量与价格使之变动直到相等为止,从而使总利润最大化。本例中,当商家边际垄断利润与边际信息利润增减相等时,鸭煲价格与产量达到均衡点,使商家总利润达到最大。短期内消费者缺乏产品信息,信息利润比垄断利润更大,商家供给沿供给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即降价减量,将使总利润增加,此过程中边际信息利润下降,边际垄断利润增加,当达到两者相等时,总租值将最大,于是低价限量的定价方式出现了。
随着上市时间增加,产品信息普及,商家低价减量带来信息利润减少,既定价格数量下的边际信息利润将会小于边际垄断利润利润,商家由限价限量的定价方式沿供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即加价增量,总利润增加,此过程中边际垄断利润下降,边际信息利润增加,当两者相等时,总利润达到最大,此时,商家选择提价增量。
从上述分析可知,追求垄断利润与信息利润之和最大化的商家将据此选择的商品价格与数量,随着商品上市时间长短,信息费用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上市之初,信息越费较大,信息利润越高,商家更有可能选择低价少量的方式经营,此时离供求相等的均衡点较远。随着商品上市时间增加,信息费用降低,信息利润减少,商家往往会选择提价增量的经营方式,要是信息费用下降到零,就达到了新古典经济分析中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与数量,从这个角度看,新古典经济分析得到供求相等实现买卖双方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是零信息费用下的一种特殊情况而已。(本文发表于<经济学消息报>第9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