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把物视为商品或者服务,有的以种类档次相似而类聚,有的以质量相似而类聚。关于同质类聚现象,张五常教授在《讯息费用与类聚定律》一文中,解释过五星级酒店卖笑佳人相貌与身材非常平均的现象:因为不便逐个小姐问价格,所以一般客户只能根据卖笑佳人平均水平估价出价。相貌与身材高于平均水平的,机会成本太高会亏损,相貌与身材低于平均水平的将无人问津。卖笑佳人中无论美若天仙或不堪入目者,均不能在同一市场立足,所以出现了相貌与身材类同的现象。张五常把这个解释一般化,得出了类聚定律:商品价格或者质量信息费用较高会导致质以类聚现象。并以大拍卖行拍卖古董精品较多,小市镇的艺术品档次较低,盗版市场里不会卖正版碟片等现象验证了此定律。
的确,市场里的买家只有了解商品质量与价格,才能确定商品价值,若对价格或者质量缺乏了解,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最终吃亏的还是买卖双方。因此,如何降低商品信息费用,使买卖双方均能因此获利成为市场里的人们努力的重要方向。买家搜寻所需商品,往往会先从商店名称、所处地段、店面装潢及环境等方面展开。比如,一个人买衣服,她不会去菜馆,商店的名称往往体现了商品种类,能避免人们考察出错,节省搜寻费用。一个人上街买衣服,一般会先考察服装店处所地段、门面装潢、上架服装品牌。一个想买品牌服装的,一般不会去小商品城,一个想买便宜货的,一般不会去高档商城。
商店所处位置、装潢档次、店里环境等因素本身把店里的商品分了类、定了位。我们以房租这个因素为例,说明商店本身特点与商品质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处于闹市区的商店,房租较贵,卖的商品往往是同类中档次较高的。同样的高档与低档的商品,在不同房租的地区,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在高房租地区,高档次的商品相对价格较低,在低房租的地区,则低档次的商品相对价格较低。举个例子,比如有档次高低两种服装,高档每件500元,低档每件100元,平摊下来,每件衣服在闹市区的房租比郊区高50元。那么在郊区,高低档次服装的相对价格是5:1,在闹市区,高低档次服装的相对价格是3.7:1。很明显,在闹市区高档衣服相对价格较低,在郊区低档衣服相对价格较高低,因此闹市区多高档商店,郊区多低档商店。同样道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店面装潢、环境越高档,所卖的商品往往越贵重。同样,在品牌、设计、广告投入越多的商品,往往是同类商品中档次较高的。
追逐利益的人们,时时处处都在市场里交换着彼此对商品质量与价格的信息,也时时处处都在为降低商品信息的费用而努力。各类商店所处场所与位置、商店装潢、店面环境等等因素,往往体现了商店所卖商品的质量与档次,消费者据此选择商店与商品,可以节省搜寻商品的费用,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实现买卖双方共赢。五星酒店里的卖笑佳人与路边美容院向人招手的小姐,她们所处的环境本身代表了她们各自的档次,就算没去过这些场所的人,一望她们所处的场所便知她们的服务档次。去过这类场所的,更是清楚各类场所对应的服务档次与价格。高档拍卖行拍卖的艺术品,一般比较高档,赝品比较少,否则,拍卖行的名声与生意会下降,投入的高昂人力物力不容易收回或增值。小镇艺术品店投入物力人力不高,场所较低档,里面的东西往往比较低档。同样道理,一个高档商场卖正版CD的可能性往往高于地摊或游贩。
商店名称表明了商品类型,商店环境本身就代表了商品的质量高低,人们往往先根据商店名称与环境,判断选择商品类型与档次,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商品种类与档次。要是商品本身的质量或者价格不容易了解,则会出现质以类聚、品牌、广告、专家服务等方式来降低商品的信息费用。无论以商店环境而类聚或者以商品质量而类聚,皆降低商品信息费用,提高商品需求,提升买卖双方利益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