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约稿


杂志约稿,命主题作文,经过修改,编辑说大致可以用了,遂先放在自己博客上,臭美一下。

 

最近几年流行起一个“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英语词,OL,也就是OFFICE LADY,翻译成中文叫做“办公室女士”。尽管这个词实在不能算是英语,但是它简单易操作,说起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还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衷心喜爱。

 

我也喜欢OL这个概念,就像我喜欢“黑丝”“豹纹”“素颜”等等概念一样,一个简单的单词,传递如此纷繁的信息,引人浮想联翩,委实不易。

 

我一直以为这种抽象概念是不能被具体呈现出来的,它本该只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很猥琐的想象当中。但是显然我低估了艺术家的创造能力,在看到电影《非诚勿扰》的第一段戏,那个扮演范伟女秘书的演员,我立刻就惊了,冯小刚了不得啊,居然把OL给刻画的如此鲜活,这哥们每天脑子里都想什么啊?

 

提姆伯顿的经典电影《爱德华剪刀手》也是在尽量把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乃至生活阶层和生活方式都脸谱化、程式化,化繁为简,讲一个其实远不像想象当中那么复杂的故事。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急需某个艺术作品来诠释OL的全部含义。

 

《杜拉拉升职记》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吗?

 

这小说我买来看过,看得很迅速,看完和其他很多书一起捐给学校图书馆。偶然发现这书不断地被我那些年轻同事们从图书馆借出来看。每次看到年轻人看这本书,我都不知该说什么,只能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一下。

 

三年前看到一个新员工在看《如何做一个让老板满意的员工》这本书,我一看这书名,立刻难以抑制地开始狂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什么话也没说。现在想想,给我打工真的挺不容易的。

 

我觉得年轻人热捧《杜拉拉升职记》的这种劲头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社会心理,而分析这种心理很有趣。把这个琢磨透了,远比把这个小说琢磨透了更有趣,或者说有用。

 

不管是OL这个概念,还是“白领”,还是《杜拉拉升职记》所主要关注的话题,都把“坐办公室”、“脑力劳动”、“高薪”这些话题放在首要考虑,却不是很在乎具体做什么行当、业务需求是什么、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等等,只要是在OFFICE里面当LADY就行。

 

比方说,现在提到《杜拉拉升职记》,我隐约记得的故事情节是一个类似灰姑娘的女孩,在公司里忍辱负重,认真生活,努力工作。她身边充斥着口蜜腹剑的上级,也有别的部门勾心斗角的领导,更有一些年少有为的青年才俊与杜拉拉产生一些办公室恋情。关于跳槽、加薪、争功、陷害、隐私等等话题更是不断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看得那些职场新人的小心肝都揪起来了。当然最终都是好人有好报,杜拉拉被升职,好像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是,杜拉拉他们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啊?我完全忘了。即时能够尽力想起来,我也懒得去想,因为作者根本都不在乎杜拉拉在做什么工作,可以是广告、建筑、软件、金融,可以是任何行当。作者在刻画的不是某个公司的故事,而是在刻画“大职场”的故事,就是说不管在哪个OFFICE当LADY,你都要了解这些游戏规则,然后尽力成为胜利者。

 

这个话题如此之永恒,以至于《杜拉拉升职记》之后不久,又涌现出一大批类似的OL作品,比方说《浮沉:中国外企生存潜规则》,以及《第N种危机》。说起来值得骄傲的是《第N种危机》的作者是我一熟人,我家现在还有一本作者签名赠书,并且签的是真名,不是网名,也不是笔名。你要知道,写这些揭秘类故事,是一定要隐姓埋名的,否则很容易被追杀。能告诉我们真名,那关系杠杠的。

 

这种题材的书自杜拉拉始,不知将从何而终。有个套路在里面,也有太多共性的东西。比方说作者都是女的,写的都是女的,都在外企。按说这类小说的读者应该是以男性为主,男性读者本着参观女生宿舍的健康心态,每天晚上睡觉前读半小时这类小说,不是很好吗?其实非也,据我观察,看这书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女的。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我觉得这就像当年秦始皇巡狩,仪仗万千威风凛凛。项梁带着项羽旁观看热闹,项羽脱口而出一句流传江湖两千多年的话:“彼可取而代之。”女孩子喜欢围观杜拉拉,正如项羽之喜欢围观嬴政,心里想的都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尽管杜拉拉只是个小萝卜头,可是这个小萝卜头占的坑好,屡次获得上好肥料浇灌,眼看着越长越大,能不让别的蔫儿萝卜羡慕吗?刘邦当年就说过“大萝卜当如是也”, 说完就斩白蛇起义,直接把简历投给外企。

 

关于女孩子想当OL想当杜拉拉的心态大致如此,那么为什么这类小说的背景一定是外企呢?为什么讲述的一定是外企的那一套处事规则呢?我觉得这就是时代的个性、时代的特征。现在显然不流行吕不韦、胡雪岩、盛宣怀他们代表的中华商界文化了,大家都忙着跟国际接轨,外企就是最直接的教科书,或者是样板房。不了解外国没关系,傻子过年看隔壁,看看外企就什么都懂了。

 

我没在外企工作过,但是很羡慕外企的那套“范儿”。比方说外企的员工一定是有着英文名字的,且互相之间一定要称呼英文名,我觉得很高雅。比我称呼各位女同事“师妹”、“宝贝儿”要高雅的多;再比如几乎所有外企员工写电子邮件一定有签名档,那签名档长长的一撅儿免责条款,“本邮件及任何所附附件均由本公司员工发出,均为保密文件。如您并非特定收信人,请立刻与我们联系……”。每次看到这样的邮件签名档我都好羡慕好羡慕,太酷了,只有外企员工才有资格这么做,我这么做就好傻。

 

话说到这儿,越发觉得杜拉拉活得实属不易,其实也没那么玄,都是常识,只是话赶话说起来了。今年会批量性地出一批跟《杜拉拉升职记》相关的艺术作品,包括电影、电视、话剧等,女主角分别是徐静蕾、姚晨、王珞丹,我都很喜欢,都得找来看看。

 

谁有赠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