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恶性杀人案凶手郑民生称社会冷漠造成悲剧


福建省南平市“3·23”恶性杀人案被告人郑民生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此判决可谓大快人心,更有甚者称其为十恶不赦的恶魔,即便凌迟处死也不为过,由此可见,民众对他惨无人道的行径,深恶痛绝,不可饶恕!然而,当事人却表示要上诉,称其只愿为此事负30%的责任,并且没有丝毫愧疚和悔过之心。
为何当事人面对死者家属痛彻心肺的悲伤,面对众人的咬牙切齿的指责却没动一丝恻隐之情?答案无疑是:他心中有恨!且不论这种狠是因为他极为好面子又生性多疑的性格缺陷导致的,还是因为他自认为的世人的冷漠引发的。但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社会是健康的吗?当我们在指责社会中的个体心理不健康的同时,是不是先要自我反思一下,因为社会的因素所造成的这件惨案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多少?
当然,笔者并非在为罪人开脱,相反,对其痛恨之情也不亚于众人。但是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背后隐性的社会驱动因素。
首先,贫富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导致了机会、权利和地位等逐渐向掌握财富的一方倾斜。而因社会不公平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应届大学生想要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如没有一些些内部关系,那基本上属于绝缘;又比如,如今真正需要购房置业的80后一代,却因手持大把大把资金的炒房团们将房价炒至天价,而啃光三代积蓄却不足以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可悲的是,今天的社会虽强者恒强,但弱势群体也越来越弱小。被边缘化、被抛弃的感觉逐渐在弱势群体中滋生,且随着矛盾的深化而日益加深,文中主人公同样也是因为买不起房子而导致恋爱屡屡受挫,进而加深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产生了报复的心理,致使悲剧的诞生。
其次,社会诚信体系的败坏,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感。诱发郑民生犯罪与其生性多疑的性格有脱不开的干系,而其生性多疑性格的铸成,且不论多少,与社会诚信体系的败坏必然也有脱不开的干系。假如人与人之间都真诚、坦荡,少一些坑蒙拐骗,多一些赤诚相待,我想也许像这类的悲剧会减少很多。但是我们社会如今几近病入膏肓,“中毒”太深导致非一朝一夕可治愈。我们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深深的反思,在诚信方面,我们现在表现如何?我们将来应该如何做?对于我们的子女,我们如何教导?设想,如果每个细胞都健健康康,那么整个社会肌体必然就能朝气蓬勃。
最后,冷漠、淡薄的社会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与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疏离了,这种疏离,会使一些人感到冷漠和无助。当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屡屡受到挫折,没有收到任何关怀与安慰,又屡屡遭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极为容易作出极端行为,走上不归路。然而,冷漠的社会风气与诚信体系的败坏又不无关系,正是因为人越来不互相信任,出于自我保护的下意识,人与人之间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筑起一道道的隔膜和壁垒。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站在我身边,而我却不能走进你的心里。说到此,耳里环绕起著名歌手韦唯的一首老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总而言之,以极端行为报复社会肯定是不能宽容的,但是,人人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范朝倩 汉哲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