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旧事重提了。
原本是去年11月份左右,由《中国青年报》连续追踪报道的事情;今年3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再次深入采访,揭露了西安交大“造假门”事件中的种种乱象,而这次央视的旧事重提,则避开了造假的李连生教授,矛头直指西安交大学校本身,认为在6名教授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的过程中,作为学校方面,不是积极处理这件事情,而是数次劝阻举报者。
有必要简单回顾下。
李连生,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原博士生导师,“造假门”的主角。
2007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一个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研究的退休老教授杨绍侃感到很惊讶。因为李连生却并没有专门从事过报奖专业的研究。于是,心存怀疑的杨教授从学校拿到了报奖材料,想搞清真相,进而引发了长达几年时间的西安交大6教授举报造假事件。
官员有“腐败门”,娱乐圈有“艳照门”,学术界就会有“造假门”。有利益、名声、金钱的纠缠,在现在学术造假的风潮下,西安交大出现博导造假申报科技进步奖并不奇怪,但学校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让我们感到有一种类似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学校方面是怎么给举报造假的6名老教授交代的呢?“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6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
设计台词是这样:
举报者:报告委员会,我举报博导造假申报科技进步奖。
学术委员会:哦?哦,哦!这学术造假太普遍了,你们真土鳖,这也值得较真,没见足坛扫赌的事情还处理不完吗?
其实这就好比是纪委领导劝阻举报者,官员当中有腐败的,多一个腐败你们就不必要当真了;这也好比抓毒的公安局,娱乐圈有很多吸毒的,多一个明星吸毒,你们也不必去管了;杀人越货的勾当也年年有,又发生一起?有啥稀罕?还报个鸟警?
好歹也是中国名校,个别教授造假,如果发现之后,或者是举报之后,学校方面能够积极地处理,不掩盖,不护短,这反而能够让大家增加学校的印象分,总算不失名校胸怀和气魄。不想把事情闹大,结果事情却越来越大;不但是处理了造假当事人之后事情无法平息,现在反而是招来了央视《焦点访谈》,全国人民都恍然大悟,西安交大的公众形象也受到很大影响。
50多年前,有人造出了亩产万斤,乃至十几万斤的空前绝后的假,全国都知道这是假的,但都默认了。造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全民都默认造假。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在科研上都有相当的科研资金投入,却始终没有一个诺贝尔奖?
“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有这样的态度,大概我们也可以为钱学森之问做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