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记者敲诈煤矿疑似“黑吃黑”



一片儿一个特色行业,甚至还形成了产业圈。
现在我们要说的这个特色行业是“当记者”,产业圈儿就是“记者村”。
“当记者!”在山西省忻州已渐渐成为城乡无业青年的一种“职业”。这里已经出现了忻府区合索、曹张乡的令狐庄和原平市的神山村等当地闻名的“记者村”。这些“记者”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煤矿诈钱。(3月22日 重庆晚报)
这些“记者”哥哥们,有些原本是牛贩子,看到做记者比贩牛来钱容易,不贩牛了,做记者去!有些原本是搞煤炭运输的,辛苦,该行做“记者”去,舒服!而这些原本做煤炭运输生意的,因为熟悉黑煤矿和煤卡子中的一切奥秘,敲诈起来几乎是百发百中。在抗日年代,自己人内部出个叛徒,对革命造成的损失往往要成倍放大,必须立马捉而毙之,同理。靠山吃山,靠煤矿就吃煤矿,晃着假记者的脑袋去敲诈煤矿,并且还能产业化,人的自发生存能力真强。
只不过身正不怕影子斜,苍蝇不叮无缝蛋,这假记者都成村成村产业化了,当地的黑煤矿问题似乎也是一窝一窝的、不是一日之寒才成,要少了怎么能养得起那么多假记者?又怎么能让当地人人效仿,父带子、哥带弟,而且成山头,成帮派,成族系地发展壮大起来?
这黑煤矿在被假记者不断敲诈的实际斗争中也慢慢积累了不少对敌经验,而且同气连声,一家被敲诈,众煤矿掏钱。被逮住、敲诈的煤矿正主儿出大部分,周围所有黑矿都给它赞助“摆平费”,力争让这一个矿顺利解决,不殃及池鱼。因为万一要来个真记者,或者是能发稿子的假记者,被打头炮的是一家煤矿,随后呼啸而来的可能就是地毯式轰炸,周边的黑煤矿要全部死啦死啦的,行话这叫做“同行互保”。
黑煤矿发黑财,假记者真发财。有钱大家一起赚,或许这也叫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只不过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循环当中,我们想到煤矿出事故之后,在一片煤炭的黑色的包围之中,突兀着一个简陋的办公室,一队队的假记者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叽叽喳喳地进,然后笑眯眯地出,人手一沓人民币,这真悲情,真行为艺术。
那些矿工的生命也真悲情,那些煤矿的管理制度也真行为艺术。
黑色的煤炭中冒出的黑话这叫做“黑吃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