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权货币离人类到底有多远之九(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价值本位理论)


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价值本位理论

 

廖仁平

 

前两个部分从民间劳务互助及A、C两国国际贸易模型中分析了劳动生产率的货币价值锚内涵,它们是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价值本位理论的通俗化导言,本部分将全面导入货币最新本位理论--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价值本位理论。

 

与物质世界中的公斤、米等科学计量单位不同, 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标准单位不可能有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惟一计量标准。它更像是一个表达式,它要能反应出不同国家不同年度的不同劳动生产情况,这从理论上听起来似乎很难,但结合人们的经济常识性感觉,给出的定义也可以比较直观。

我在此给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标准单位的通式是: PYN( Productivity=生产率, Year=年度,Nation =国民),它就是某国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产出产品与服务的标准记账单位。1PYN代表的就是某国在Y年度里平均1小时商品生产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抽象价值)。如果该国此年中的商品生产劳动总工作小时数为n小时,则用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表示的商品生产总价值量可记为nPYN。

在实际应用PYN时,如果这个国家是中国,年度是2009年,则有nP2009China(可简记为nP09Chi)这样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帐,它表示中国在2009年共创造了nP09Chi这么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标准单位的财富,因为这些财富是由中国人民用n小时的商品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按GDP的生产法定义可知: nP09Chi这么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财富兑换成2009年度中国的当期货币数量恰好等于2009年度中国的名义GDP值(本理论中的GDP,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不包括公益劳动部门的成本份额,它只加总一定时期内国民产出全部商品的市场价格值)。即有:

nPYN=GDP

成立,将这个等式稍作数学变换就能得到PYN价值尺度等式:

1PYN=GDP/n

它意谓着某国国民们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创造的商品抽象劳动价值量的当期市场货币价格是当年名义GDP的1/n。

这个简单直观的事实正好说明了PYN的抽象价值财富与实实在在的现金财富间的兑换非常简单公平,产品与服务的抽象价值与市场价格简单地联系起来了。

类推可得P09Ame、P09Eng、P09Jap等生产率本位标准记帐单位,它们分别表示2009年度中,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帐单位。也分别表示了这三国在2009年度中平均每小时的国民商品生产劳动价值量标准单位,它们与其国家当期流通的货币间也具有十分简单明了的公平兑换关系即nPYN=GDP1PYN=GDP/n

 

对任何国家而言,若从第i 年到第i+j这j年间各年度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αi,α(i+1),…α(i+j-1)等,则有其PYN价值量等式:

1PY(i+j)N=(1+αi)×(1+α(i+1))…×(1+α( i+j-1))PY(i)N

若将各年度的各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折算成年均复合增长率α,则有简明的PYN价值量等式:

 

1PY(i+j)N= (1+α)j PY(i)N

 

PYN价值量等式是一种抽象价值量等式,它只与各年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基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有关,而与各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无关,这也说明了通货膨胀只是一种名义货币现象,不是一种价值现象。

 

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PYN的货币意义上时,则有PYN货币量等式:

 

1PY(i+j)N= (1+α)j PY(i)N×(1+β)j

 

此式中的α、β分别是从基年第i年到第(i+j)年度某国年均复合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年均复合通货膨胀率。

此处的1PY(i+j)N 和PY(i)N指的是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期的当期货币数量,而不是其抽象价值量。它的完整经济意义可以如此表达:某国在第i+j 年度中1PY(i+j)N 的当期货币价格或者说能兑换成的当期货币数量,等于某国在基年第i 年度中1PY(i)N 的当期货币价格或者说能兑换成的当期货币数量乘以j年中的经济增长校正系数(1+α)j再乘以j年中的通货膨胀校正系数(1+β)j

 

在任意两个国家A和C之间的第Y年度里,均衡贸易中公平成交的那两篮子商品(各篮子商品由年度中两国多次均衡贸易成交的全部产品与服务所组成,贸易中各国提供的相关物流本身可看成是一种服务分别加入各国商品篮子。)中所凝结的抽象价值量V被公认为是相等的,但各国产出其篮子中产品及服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小时数量是不同的,设其分别为Ta小时和Tc小时,则有PYN比值等式:

r(acy) =PYA/ PYC=(V/Ta)/(V/Tc)=Tc/Ta

 

与GDP关联的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表达为:MV=PY;其中,M是货币供给量,V是指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Y是实际的GDP,PY当然就是名义GDP了,所以有:MV=PY=GDP又因nPYN=GDP,则有:

 

nPYN=GDP=MV=PY

 

这就是本书要推出的PYN费雪等式。等式各处同时除以n就有PYN价值尺度等式

 

1PYN=GDP/n=MV/n=PY/n

 

nPYN=GDP=MV=PY中,nPYN数量的抽象劳动价值成果量与实实在在的当期货币量之间动态化地得到了统一。

 

至此,我们至少已经推导得出了与PYN相关的五个重要基本方程(以后简称PYN五方程)即:

1 PYN费雪等式:nPYN=GDP=MV=PY

2 PYN价值尺度等式:1PYN=GDP/n=MV/n=PY/n

3 PYN价值量等式:1PY(i+j)N= (1+α)j PY(i)N

4 PYN货币量等式: 1PY(i+j)N= (1+α)j PY(i)N×(1+β)j

5 PYN比值等式:r(acy) =PYA/ PYC =Tc/Ta

 

PYN费雪等式nPYN=GDP=MV=PY中,nPYN数量的抽象劳动价值成果量与实实在在的当期货币量之间得到了宏观性动态化地统一。

PYN价值尺度等式1PYN=GDP/n=MV/n=PY/n的经济学意义则在于:用相对稳定的统计学平均意义上的单位小时劳动价值量锚定了变化不定的市场货币价格。

PYN价值量等式:1PY(i+j)N= (1+α)j PY(i)N是一种抽象价值量等式,它只与各年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基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有关,而与各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无关,这也说明了通货膨胀只是一种名义货币现象,不是一种价值现象,此等式解决了任何国家不同年度间的价值换算。

PYN货币量等式1PY(i+j)N= (1+α)j PY(i)N×(1+β)j的完整经济意义可以如此表达:某国在第i+j 年度中1PY(i+j)N 的当期货币价格或者说能兑换成的当期货币数量,等于某国在基年第i 年度中1PY(i)N 的当期货币价格或者说能兑换成的当期货币数量乘以j年中的经济增长校正系数(1+α)j再乘以j年中的通货膨胀校正系数(1+β)j。此式解决了任何一个国家不同年度间抽象价值的PYN与其实实在在的当期货币间的公平兑换。

PYN比值等式r(acy) =PYA/ PYC=Tc/Ta是基于第Y年度里A、C两国均衡贸易成交篮子中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凝结量计算而得的。它就象一座桥梁那样连接了各经济体间的PYN,比较科学地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PYN间的公平换算,同时也就实现了各国货币间的公平兑换。

 

有了这五个基本等式,国际贸易的价值交换、储备、清算就有了公平简单的依据了。无论在贸易中形成了什么样的货币或PYN记帐单位债务,它们都可以在不同年份时、不同国家间得到公平的互换了。世界货币新体系也可基于此而得到全新的发展。

 

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的内在价值量只与其特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并不会影响到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间的公正换算。换句话说就是各国的货币主权及财政金融政策不用受任何限制, 无论各国货币当期价值如何,只要满足PYN费雪等式nPYN=GDP=MV=PY,则用PYN作为记账单位都不会影响到国际贸易中各种债务间的公平结算。同时,各国的货币间除了兑换率不同外,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国际贸易中产品与服务的流通与清算、财富的储备等就不需要任何强势货币来充当等价物了…如此一来,黄金解放了,美元解放了,特别提款权SDR的改进就可以基于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来重新设计了。各国的经济信用就是本国的总生产能力及其能为国际贸易提供的那蓝子产品与服务的价值量了。即使一个刚参加国际贸易体系的经济体,在没有任何传统外汇储备时,仅仅根据它可提供的那蓝子产品与服务的价值量就可以从IMF哪里得到相应的特别提款权数量的信用了。这就可以大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地快速加入国际贸易体系,也有利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等从国际货币责任中解脱出来,全力于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加大其出口力度,逆转巨额的美元债务, 特里芬指出的两难问题将自然终结……

 

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是各国社会经济系统固有的客观的稳定产出能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条件下,单位时间产出的产品与服务价值量是一定的,短期内可能有小波动,中长期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说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财富是永远不会贬值的。无论是哪个国家,单位时间产出的产品与服务永远是在不断增值的,平均劳动生产率PYN是不断增长的。所以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PYN的价值基础是最稳定最有保障的,是所有有形物如黄金及所有国家信用都无法相比的…

 

 

任何国民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进行的,而一国在不同时空中的生产力水平是由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人口、地理、科技、资源、资本及管理等诸多要素系统协同而成的,这种生产能力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客观的稳定性,少数人的主观意志很难改变它固有的发展规律,这就是PYN具有超主权性的根本原因。

相对于人的活劳动而言,生产力系统只是劳动条件。这些条件因为人的活劳动才具有了存在意义。人的活劳动与此条件相结合或者说当人们在特定生产力系统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劳动时,就会创造出一定量的价值。PYN价值意义就是这种综合意义上的价值,1PYN的价值量中包括了某国在Y年度商品生产中1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和相应的生产力系统价值贡献量。

众所周知,生产力系统的维护与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生产力系统中各要素(如经济生产三要素论中的劳动、广义土地资源与资本要素等)都必须得到相应的补偿。资本的补偿表现为折旧,广义土地资源的补偿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的研发性投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投入等,因而GDP中就包括了资本的转移价值量及土地资源损耗的补偿价值量等,所以1PYN=GDP/n并不代表国民平均每小时劳动创造的真实净价值量。但由于准确计算各种折旧及资源耗用补偿价值量等比较困难,这使得计算单位小时劳动创造的净价值量就比较困难,而PYN理论重点在于找出一个客观稳定的商品价值尺度,并不涉及产生价值的各要素(比如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间的分配或补偿问题。某国在Y年度里,1小时社会必要活劳动时间利用其特定的生产力条件所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1PYN=GDP/n(包括了某国在Y年度商品生产中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和相应的生产力系统价值贡献量)是否稳定可测量才是其最关注的;而在1PYN价值总量中,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和相应的生产力系统价值贡献量到底各占多少才科学合理?不属于本理论研究内容。 

基于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PYN理论及其PYN五方程,至少可以得到十个优胜于当今信用货币的好处即(1)PYN这个记账单位的内在价值只与平均劳动生产率有关,nPYN=GDP是一个恒等式.(2)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说生产率本位财富PYN是永远不会贬值的。(3)任何国家可以在保证各种生产率记账单位财富永不贬值的前提下,自由地使用本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4)各国货币间除了兑换率不同外,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中心货币的历史可以终结了。(5) 特里芬指出的两难问题将自然终结。(6)各种名义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价值是在市场多次互利交易中达到均衡时被参与国际贸易各方承认的,不再由哪一国可以主观操纵。(7)没有任何外汇贮备的经济体,一样可以有一定信用地参与国际贸易。因为他的国民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他的硬通货。(8)传统的金融衍生业务的投机空间将大大地缩小,国际经济环境将变得更加理性而温和。(9) PYN记帐单位财富数量的产生、转移与消灭与其所代表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产生、转移与消灭是自动同步的,PYN永远不会紧缺,也永远不会过剩。(10) PYN是一种稳定、可靠且好用的超级金融之盾。

PYN理论的上述优点完全满足“…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这些要求,甚至还有更多的好处。

 

以上只是PYN本位理论的简要介绍,相关详细内容请参阅其它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