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变化叫坚持


有一种变化叫坚持

 

/李宗苗

 

当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遭遇可能的通货膨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今年是调控年,没错!相比2007年下半年甫一出台即“速冻”楼市的“9.27房贷新政”,今年上下两个半年决策层两度祭出的“麻辣狠招”,无论力度还是精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时至今日,成交依然活跃,购买力仍然旺盛,投资需求刚性日益显现。舆论似有默契地不再把板子打在开发商或地方政府身上,因为,流往楼市的钱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太多,泛滥成灾。

 

有一些话题,仍然沉重

 

今年于南京一些开发商而言,着实难熬。两年前靠降价策略命逃一劫的项目,正好于今年迎来交付“难关”,熟识行业运作的人们都知道,这是事涉客户满意度最关键一环,此前的承诺或者宣传,都得一一兑现与检验。

然而,事与愿违。悬挂于南京房地产上空多年的“交房魔咒”远未解除,一些品牌房企的交房纪录委实难看。在房地产成为大多数城市家庭资产配置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对得起这高企的房价,依然是当下最重要的关注。

南京这个城市有它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逻辑。你可以低估它的实力,你可以忽略它的地位,但不可以看低它的品位。有人把低附加值产品移植到南京,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有人自进入中山门那天起即拉开深耕之架势,创新接二连三,实干没日没夜,是他们,开阔了行业的视野,周全了城市的格局。

是的,城际界限在模糊,创新能力在同步,品牌在连锁经营,房价因此有可能走向“趋同”。不信?去新街口和鼓楼龙江看看吧,那里有的豪宅价格已与深圳核心地段豪宅试比高!

你可以说它是“泡沫”,城市价值不一样,地段、产品、服务的“含金量”也不一样,怎么它们的价格可以趋同甚至“一样”呢?OK,若果你同意价格决定于供需关系,那么让我们重新拎起一个老话题吧——现在的好房子是多了,还是少了?

一辆奥迪A4,插上宝马的标,卖宝马的价钱,或许这,不算过分,但是,一辆桑塔纳硬要贴宝马的牌卖宝马的价无论如何却是匪夷所思和令人难以释怀的。令人深思的是,这种事情并不鲜见。前些日子,南方某城市一刚被知名品牌房企收购的住宅项目易名发售,它一夜之间实现相当高的所谓“品牌溢价”——传闻该房企11月才以每平方米不到10000元左右的低价买进,一转手欲以两万元左右的价格卖出。

你可以说,这是因为行业技术门槛低,只要有钱有地就可以盖房,只要是个房子,质量和功能就大差不差。但是它的品牌溢价如此之高,你信吗?即使它千真万确发生了,但从此你还信这个品牌吗?

我们不信。

在这个过度商业化的社会,做到心怀理想、恪守信仰,可能很难,但请谨记道德和良知的底线。

 

有一些追求,不可止步

 

17世纪,一位名叫德·朗布依埃的侯爵夫人,为了逃避沉闷的宫廷生活,在自家客厅搞了一次私人聚会,从此,纵论音乐、绘画、哲学、文学的贵族沙龙逐渐成为潮流。沙龙生活,由此成为贵族生活基因之一,被贴上了新的价值标签。

一座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能不能不仅仅制造“地王”与营销噱头,还可以弄出些引领潮流的手笔和声响来?

你可以拒绝创新,因为“上面”定的销售指标不需创新也可以完成。或者,即便不创新,你守着一片低成本获取的地块慢慢开发,亦可功成名就。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仅仅是为了赚钱,这的确够了。

但是这个行业这个市场并非只是赚钱可以让人上瘾,即便你是职业经理人。在这个关联几十个行业的舞台上,你可以以一己之力影响他人,你可以倡导一种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价值观,证明梦想无价。

习惯,是创新的敌人。为什么一定要在别墅区盖别墅,做大平层到底行不行呢?为什么不把小区的公共空间做大一些,让住户不再有局促感?为什么不把地下车库设计得更艺术一些?

我们希望改变。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让我们觉得窒息。我们要创造和细分新的需求。需求其实一直在推动我们改变,鼓励我们创新。

因此,即使将来真正进入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双轨并行的时代,市场,依然会持续地给我们提供机会。比如,几年前我们发现富人不再喜欢住别墅,独爱大平层。比如,有人喜欢金碧辉煌,认为只有雕梁画栋镶金镀银才能体现威严和气势;有人喜欢典雅简约,即便富可敌国三餐不过青菜白粥。试想,如果我们停止思考,满足于复制、移植,满足于交“行货”,我们会辜负这个变化的时代。

变化之美,提醒我们,不可以一成不变,不可以千篇一律,毫无变化。就像四季更替,能让我们体验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神奇,感悟我们多姿多彩的世界。

房地产的粗放式开发、高利润时代在走向终结,成本控制、快速走量、滚动开发、提高资金周转率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些大型房企下一阶段实现高速发展的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如果脱离实际能力的支撑,那么它的轮子转得越快,掉链甚至脱轨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可能也会越大。

 

有一些提醒,并非多余

   

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仰,只剩成本、利润、规模、流程,那么它的生意做得再大都不值得羡慕。

一家公司,如果以成本为导向,以股东回报为导向,而不是以用户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那么随着它的精英意识旁落,成本主义抬头,即便它导入再好的服务体系,亦难逃被客户抛弃的命运。

在房价趋高的年代,客户的期待也在同步放大,不要高估和挑战客户的忍耐力。也不要低估客户的鉴赏力。

在房价趋高的年代,假如客户对价格不敏感,那么他(她)必定对产品和服务敏感。

在房价趋高,成本趋高的年代,服务与合作创造价值,而过于强势的文化将损害良好的合作关系,令服务价值大打折扣。

谁能想到,好的大平层设计,可以在一夜之间攻破别墅市场的堡垒?

谁能想到,一个点上的差异化设计,一个点上的改变与填补,可以让整个项目叫好又叫座?

谁能料到,合作伙伴再“原配”,搬来的材与料再好,也难找回主创灵魂团队在时的那种鬼斧神工和心有灵犀?

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坚持与执着,这样的坚持让他免于庸俗,免于同化。

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每一次突破与挑战,都在重新定义自己,成就自己。

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为他可以作为符号,成为象征,在多元的世界,影响着,求证着。

(作者为闻锐传媒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