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0-178):顺德的机遇和出路
彭澎接受《珠江商报》采访
题外话:我曾经说,90年代跑顺德,2000年后跑东莞。原先顺德是强过东莞的,但多少因行政上东莞作为地级市发展迅速,而顺德由相对独立的县级市转化为佛山的一个区,于是有了所谓“人大衫小”一说,最后导致去年顺德享有了地级市的大多数权限。
有体改专家为之欢呼,但佛山的一些学者却认为这是走回头路。正在整合的“大佛山”将面临困境。而顺德以“党政联动”为特色的大部制改革正在向广东全省推广,明年可能加大“省管县”的改革。因此,顺德成为改革的示范区,这是顺德的机遇。
除了行政改革之外,顺德要取得成功,要重新超越东莞,可能还是要将精力花在产业升级转型上。东莞出口加工模式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最大的冲击,东莞的转型是出口加工模式如何适应新的世界市场格局,或转化为内外兼修。顺德以家电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则面临着如何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世界级品牌的重任。当年顺德家电领导全国家电潮流时,海尔还不知名,可是现在顺德家电的品牌地位没有一个赶得上海尔。
总之,机遇来了,出路也清楚了,留给顺德的时间却并不充裕。因为东莞也在转型,顺德改革模式不到半年就在佛山其他几个区复制,不到一年就在全省复制。顺德改革需要极大勇气,但后来者的有样学样并没有这么艰难!
彭澎 周林生:突出内涵发展 实现产业转型
2010-12-14 珠江商报
彭澎、周林生谈顺德转型的机遇和出路
核心提示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顺德该如何把握机遇?日前,在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举行的《顺德探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危与机及广东经济发展出路》的高端峰会上,经济学者、专家彭澎、周林生献言献策,探讨顺德转型路。
专家简介:
彭 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兼任广州市科协常委、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
周林生: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从看重GDP转变为重视产业内涵的发展
记 者:顺德的出路离不开转型。转型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
彭澎:转型是一个方向,更是一大趋势。“十二五”时期,是国内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这个大趋势中,要看到转型的方向与趋势是什么?从区域性发展的角度来看,珠三角与香港加速一体化融合将是一个趋势;从产业发展方式角度,产业转型升级也成为一个趋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意味着打破GDP一刀切的模式,地方经济发展从看重GDP将转变为重视产业内涵的发展,比如在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中,也不再提GDP。
一些企业有惰性,小富即安,缺乏紧迫性,这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所以,汪洋书记强调大家要看得长远,如果一些地方政府舍不得那一点点GDP,患得患失的心态严重,将成为未来发展极大的阻碍。一个地方的考核体系要全面,像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居民收入的增长都应纳入考核体系,这才能真正造福老百姓。
关键是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和升级
记 者:顺德产业经济目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制造业的转型出路何在?
彭 澎:传统制造业的两条出路:一是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比如转到中国中西部地区,这种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拖延扩散产能过剩、贸易失衡和环境污染等深层次问题;二是实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以及自有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
周林生:顺德转型首当其冲的,就是制造业的转型。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把转型理解成了转移,认为只要把低附加值的产品转移到其他地方生产就可以了。但可以肯定,不久之后,这些产品又将成为“承接地”的转型对象。不要把顺德的转型仅仅简单地理解为转移,顺德转型更应该是内涵的转型。
珠三角的土地租金已经很高了,人力资源成本也日益提高,如果我们再去做一般的制造业,很多企业可能承受不了成本的压力。
顺德的产业大都跟“家”有关,家电、家具,只要有家就有这些日用消费品,对它们的市场需求是永存的。有家就有家电,甚至没有成家的也要使用家电。顺德靠制造业起家,这是顺德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它也是顺德迈向未来的最重要根基所在。所以,顺德的制造业一点儿也不能削弱更不能丢,关键是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和升级。
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才能让“顺德制造”走得更远。
将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打造相匹配的服务体系
记 者:明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的第一年,经济发展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顺德经济产业发展又该如何把握机遇?
彭 澎:从全球政治及经济大环境来看,明年国内或将面临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收紧等压力,但在节能减排,转变方式,推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包括住房、汽车、家电等“硬消费”与教育、医疗、养生、休闲等“软消费”;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引资质量,“引资”与“引智”结合,发展高科技、低碳、新能源、环保等方面获得持续性利好。
对于企业来说最关心的市场走向方面,目前国家启动了内需长效机制,内需消费今后主要走向一是农村市场、二是西部大发展,企业可以把握住这些商机。
周林生:我认为顺德未来产业可向服务业延伸和融合。目前,顺德有美的、格兰仕、万和等知名企业,这些都是制造业,但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都是国美、苏宁在卖。
“顺德制造”的产品在流通上似乎与顺德无关。
由此可见,顺德的服务业与制造业并不在同一高度上。打造与“顺德制造”相匹配的“顺德服务”体系,是顺德非常重要的一条出路。
在顺德,家电销售目前还是以卖场为主,由于竞争激烈,现在空调、冰箱等家电的价格不高,往往销售一台赚取的利润也较低。如果能将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融合,打造顺德的“国美”、“苏宁”,通过租赁方式或分期付款方式无疑能够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这样,潜在的消费需求就变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市场。而且企业在服务业中也能够获得不菲的回报。
一方面,顺德目前还缺乏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流通业大鳄,应该将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融合,这种模式将为家电销售带来更可观的利润;另一方面,顺德有200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这些资本还未在顺德产业发展中发挥有效的功能。顺德有底气打造与“顺德制造”相匹配的服务体系,关键是政府能否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吸引这些民间资本,使之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从而转化为产业资本。
顺德未来战略发展有三条出路
记 者:顺德下一步转型升级具体该如何走?您有何建议?
彭 澎: 广东省省管县推行的就是城镇化发展思路,重视小城镇的发展。我认为,一是要将行政体制改革的优势发挥出来。二是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努力实现顺德目前提出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
周林生:顺德未来战略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对多样化服务内容的满足来提高“顺德制造”的附加值,这是“品质顺德”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从比较单一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和融合,做强“顺德服务”体系和品牌,使“顺德服务”与“顺德制造”共进共荣,变一个顺德(制造业的)为两个乃至多个顺德(服务业的),从而大大拓展顺德的发展空间。
另外,顺德寻找出路,离不开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顺德要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力度,使社会组织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做到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各居其位、各司其责,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最终实现顺德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