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结束,本次会议由于是在“十二五”规划开局前夕召开而倍受关注,每一个人都在关心未来五年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发展,又会给自身带来那些变化。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会议公报对于房地产着墨不多,既没有象在经济危机时刻那样去为之“正名”,也没有象在危机后那样去强调“调控”与“遏制”,甚至压根儿都没有提及“房地产”、“房价”等敏感词汇。看遍报道,会议公报直接与房地产相关的内容也就以下一百多个字:
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寥寥数语,恐怕让许多急于弄清楚房地产、房价未来走势的人有些失望了。虽然,在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会议上,并不应该对某个具体产业做过多论述,但对于房地产这样一个经济中的“大个子”一语带过,似乎总是让人不太过瘾。
显然,中央在对房地产进行冷处理。如果把十年前取消福利分房作为我国房地产产业化的开端,房地产经历了发展的所谓“黄金十年”,十年来,房地产就像一位当红的“问题明星”,成就巨大,问题不少,房地产业不仅为我国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改变城乡面貌做出巨大贡献,也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其“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并非浪得虚名。同时,毋庸讳言,房地产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住房过度商品化、房价相对人们收入过快上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过重等问题。
过去十年,政府既屡次利用房地产发展经济、度过危机,又经历了房价屡调屡涨、调控屡败屡调的窘境,政府对其是爱恨交加,对于这样一个产业,政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不可能真正冷落它的。然而,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和诸多问题也使决策层逐渐意识到,房地产反映的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经济问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对于房地产的问题,要有大局观,要有平常心,需要跳出房地产去解决房地产的问题,就像对于“问题明星”,“捧杀”和“棒杀”都对其健康成长不利,惟有让房地产回归“平民”,给予其稳定的,制度化、常态化的政策环境,减少赋予其的过多、过重的职能,避免其总是游走于“刺激”与“打压”的两端,才能使房地产得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中央对房地产的“冷落”实际上是对其真正的扶持与呵护!这应该是中央对房地产冷处理背后的冷思考。
行文至此,本可结束这篇短文,然思绪所至,欲罢不能。
实际上,仔细研读前面引述的中央对房地产业的要求,笔者认为还是颇有新意和深意的:
首先,因循“市场+保障”的思路,中央首次明确了未来我国住房体制是形成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个体系,这就确立了我国住宅地产未来的大格局。其次,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两个体系”的格局下,这一强调是纠正过去过度强调住房商品化的倾向,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而并非否定住房商品化。另外,在建立住房保障的方式上,强调“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就是要吸引房地产商的参与。在实施的手段和步骤上,明确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实际上反映出政府对我国住房问题的理性、务实思考,在强调保障、弥补欠账的同时,消除一些人对住房保障不切合实际的期待。
那么,在这样的政策基调下,明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房地产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呢?笔者思考、归纳了一下,就叫“一个主旋律,四个基本点”吧。
稳定,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主旋律。笔者一贯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房地产还将有相当时期的黄金发展期,房地产的地位和重要性前面已有分析,政府将把房地产定位为一个重要的普通行业而非一个特殊行业,让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理性发展,政府不再会轻易对房地产进行费力不讨好地刺激或打压,一些象“限购”、“限贷”、“退出”等短期的行政手段将尽快退出而代之以对符合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本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四个基本点是:
一,“两个体系”日渐形成
在居民住房“两个体系”的大格局下,“两个体系”分工明确,良性互动的局面将会形成。政府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其余的交由市场解决,保障住房将在特定对象中封闭运行,不再需要保障的居民将退出保障行列,进入商品房体系。象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这类定位不清晰的产品将会逐步取消。
二,住宅房地产仍大有可为
保障房体系的建立虽然会对商品房市场造成一定的分流,但根据我国国情和政府财力,不可能实现象新加坡等小型城市国家那样的保障水平,商品房仍将是我国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流选择。在保障房建设加快进行的同时,商品房市场将日渐放开,对居民对多套房的多元化需求将不再硬性限制,而会代之以差别化、常态化的信贷、税收政策。
三,土地财政仍将继续
本来地方政府卖地生财,支持本地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进而发展地方经济是一个成功模式。问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执行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未能合理支配土地收益,未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未能让全民分享房地产发展红利。所以,这一手段需要完善而非取缔,别的不说,保障房建设的大量投入相当一部分还要靠地方政府卖地取得,所以,土地“招拍挂”制度还会得到“坚持和完善”。
四,房价还会稳中有升
价格的稳定是经济、市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政府要稳定房地产市场也就是要稳定价格。在我国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支撑房价向上的因素太多,期望政府通过调控使房价大幅下降是不现实的。政府要做的是尽快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同时,尽量让房价涨得慢一些,并加快人们收入增长的速度以增强人们购房的支付能力。说的这里可能有些人要失望甚至愤怒了,但请仔细想想,在经济快速发展、温和通胀、收入较快增长的预期下,房价稳中缓涨是不是更符合各方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