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论证过程中的一点感想


这几天在孜孜不倦的论证剩余价值,因为是在方程的基础上的再论证,所以对方程的对应模型进行了再思考,感觉模型简直就是现实生活似的,所以更加坚信基础还是相当可靠的,大致的论证过程完成了,感悟了很多很多。
首先是对马克思基本理论。马克思理论的系统性和基础的正确性令人惊讶,我非常庆幸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虽然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怎末满意,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得我被迫学习了马克思理论,又自觉阅读了西方经济学流派,公正的说,马克思理论基础和共产主义在他那个时代,是很正确的开始和结果,因为那个时代所能够呈现给他的现象和知识是有限的,即是是我在证明人类归宿的时候,也还是看到了马克思所证结果的很多迹象,并且给定边界条件的时候,就可以得到那样的结果,这是我很佩服马克思的原因。
其次是关于社会主义。我到现在还没有去弄清楚,到底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的想法的推论,还是后来理论的发展,已经实践的社会主义,名称和实践是很对应的,但是却走偏了,我想,社会主义如果真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那就肯定不是已经实践的计划经济那个样子,但是计划经济的确也有可取的积极因素。
三是关于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真正看上去像理论,或者说有点系统性的理论,并且还是比较全面客观的理论,大概有凯恩斯、货币学派等少数几个,他们的共同缺陷是基础不太牢靠,论证的整个过程,感觉就像是为了那样的结果而论证的,貌似在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人论证的初期,就已经想到了那样的结果,为了那个结果才思考基础和论证过程的,当然,也有很少很精彩的论证,比如关于乘数,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总体上说,有点牵强的感觉。
四是马克思经济学与西经整体上的比较。马克思经济学更像是一个设计出来的大厦,整体上宏伟壮观,但是,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是解决方式的问题,比如阶级斗争,号召无产阶级打倒资产阶级,好像是解散矛盾,而不是按照矛盾运动规律去推动矛盾发展转化,这种方式有点像用炸药炸毁一座大坝,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选择,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利用这种快速突变的方式解决矛盾,不过这个貌似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毕竟马克思所处的历史阶段,工人的处境非常的悲惨,所以我们不能怪罪马克思。而西方经济学流派,则更像是在马克思设计的框架内,进行具体的详细的装饰和修缮,特别是几个系统点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理论框架大范围的填补,其他的流派,则更像是在补漏、装饰和安装门窗,如果说马克思经济学是总设计师的话,西方经济学流派则就是工程师,可惜的是,西方经济学总是在潜意识里和马克思理论搞对立,而不是吸收马克思理论的精髓,所以世界经济学的发展,至今都支离破碎,不过这也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2010年11月5日凌晨6:30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