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集群意识就是抱团发展


成都创新集群意识就是抱团发展

李华新

法国的航空航天谷、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附近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葡萄牙的生物技术产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创新集群。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相关企业集聚一地,抱团发展,共享信息、金融、政府服务和市场。 ( 2010-10-18 07:46:46 )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日前,由国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创新与投资促进平台”发布会暨国际园区合作论坛·项目对接会在厦门举行,成都高新区现场被授予了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称号,位居全国各高新区第三位,仅次于天津滨海高新区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到评价。从经济发展的分量上来看,核心区实现GDP400亿。明年,最多后年我们可能就有1000亿、2000亿,可望2015年实现3000亿。目前中国高新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截至目前,四川已经确定4批、共706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其中示范企业16家、试点企业241家、培育企业449家。只是我们在布局高新企业的时候,一些提法和法国的创新集群的提法有所不同,二实际上打造科技发展的联合舰队的做法一直存在于四川的新型产业布局之中。

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龙头优势企业携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业内企业抱团发展的新型产学研结合模式首次被提出。截至目前,四川已构建了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六大领域的95个产业技术联盟,通过有效解决产学研组织形式松散、合作过程欠缺利益、创新成果商业化渠道不畅等问题,四川产业技术联盟正为全省整合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引领作用,逐渐成为企业或者行业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引领产业技术创新联合舰队

从无到有,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支持企业创新,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都的文化底蕴丰厚,自主创新的要求高,吸引国内外很多人才来创新创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在技术方面并不比沿海差,如果能在观念上更加开放,则有望成为世界一流园区。这是已经呈现出发展潜力的实际情况。

  吕克·卢梭是第一次来成都,没想到成都是一个如此活跃的城市,沿红星路一直往南,那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我感觉非常吃惊,蕴藏的创新力量也让他感到吃惊

  在成都高新区吕克·卢梭看到,这里充满了创新的力量,他表示要把这些信息带回法国,给法国企业打开一扇门。基于产业创新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这是创新集群“成都现象”。

      产业集群从低端走向高端,就必须形成创新集群前法国有71个创新集群得到国家立项,有的是国家级的集群,有的甚至是全球性、世界级的集群,比如航空、汽车、交通、地铁、铁路等等。每个集群一般都有三四个企业来参与,多的时候有20多个企业来参与,高校、实验室也参与,在工业、产业和学校、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完整生态系统,一起获得国家的支持,一起搞市场拓展。这是法国的成功经验,这一经验也为现在的四川所运用,只是他更加具有四川特色民生具有成都特色的抱团发展的集群,更加具有中国的特色。

2006年以来,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走创新型发展之路,四川启动了创新型企业建设。4年来全省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创新机制更加灵活。无论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还是低碳减排的浪潮,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定海神针的创新型企业,总能在一次次冲击中找寻到最强竞争力。

如今在四川,国家创新型企业领跑、四川创新型企业跟跑的创新方阵已经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自主创新典型,正走在四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最前沿。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