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和谐拆迁
——科学发展观语境下解读金石片区拆迁“百日行动”
当前,拆迁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一个个外带圆圈的“拆”字,承载着利益的调整,隐含着潜在的矛盾,弄不好就会问题频现,生出事端。因此有些地方惟恐避之不及,甚至谈“拆”色变,影响到正常的城市建设,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县委县政府却在指挥金石片区的拆迁过程中演绎了一则从粗暴到亲情,从强制到自发,从暗箱到阳光,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生动案例,其结果是不仅攻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拆迁难题,创造了社会和谐,而且拆出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特别能负责、特别能打拼、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拆出了良好的干群关系。金石片区和谐拆迁的新探索,是对十七大精神的最好诠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金石片区和谐拆迁的主要做法
影响金石片区拆迁进程7个多月的35户拆迁户,却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全部自愿签订了拆迁协议,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恶性冲突或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一个遗留问题。在市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在要求保稳定的奥运之年,拆迁工作能够如此平稳、有序、和谐推进,这与县委、县政府坚持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拆迁的全过程显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这样一些具体的做法:
1、决策,民主科学。科学决策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金石片区拆迁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做了扎实的前期调研工作。在土地征用前,旧城改建指挥部会同街道村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07年9月,集中8天时间,完成了一期拆迁范围内11家企事业单位、723户被拆迁户、总占地面积5762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9978.2平方米的调查摸底工作;努力帮助解决村级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缺房户问题;指挥部会同街道深入一线,在村组、村民之间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有效地优化了工作的基础环境;以拆迁群众为对象,认真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依法、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切合实际情况,利于被拆迁人的拆迁政策。整个政策的出台,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意见,所以这个政策一出台就深得民心,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积极配合。
2、理念,以人为本。金石片区拆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体现出了对被拆迁人的人本关怀。县委县政府始终强调:既要考虑如期完成任务,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被拆迁居民在动迁时的感受和动迁后的生产生活,更加主动地为被拆迁户搞好服务。这种人性化的理念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组织发动上,一改过去“大一统”的工作方式,采取了党委领导、街道负责、分级包干的做法。协调好街道或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依靠基层组织力量,借助基层工作人员路熟、门熟、好说话的优势发动拆迁工作。几个街道采取了“村两委干部每人包村民小组,村民组长包干到户”的做法。在工作方式上,一改过去生、冷的“照章行事”,代之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说教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帮扶行动。在45天的扫尾工作中,拆迁工作人员几乎都要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甚至是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又马上投入工作。为了加强沟通与理解,工作人员经常顾不得回家,常去拆迁户家里拉家常、联络感情,星期六、星期天晚上都到拆迁户家里做工作;碰到拆迁户情绪抵触、不让工作人员进门,他们就在门外等,无论天气多热,无论流下多少汗水,都不轻易撤退;碰到高位截瘫、行动不便的户主,工作人员背着他去看安置的新房子,碰到住得远的拆迁户,工作人员都“私车公用”载着户主看安置房,同时解说拆迁政策,用这样的精神和苦心感动他们。在工作要求上,一改过去“拆得快、搬得走”的目标取向,更多地是考虑如何让拆迁户搬得心甘情愿,搬得没有后顾之忧。
3、程序,法理兼顾。在金石片区的拆迁过程中,更多地是强调对政府自身的法制约束。县委县政府派出由纪检委和组织部干部组成的督查组对整个拆迁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法定程序严格实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每项拆迁都在征得被拆迁人同意并签订协议后进行。而在对“百日行动”34户遗留拆迁户的攻坚战中,就如县纪委章书记所说:对群众多采取一点强制措施,就会少一点社会和谐。拆迁工作人员始终未动用任何行政强制权,也未采取任何强制拆迁措施,而是充分发扬了“特别能负责、特别能打拼、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的金石片区克难攻坚精神,一直坚持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实意打动拆迁户,最终才干出了声势,干出了信心,干出了形象,也干出了成绩。
4、补偿,公平合理。补偿方案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物权法》规定的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让群众眼前不吃亏,长远受大益。金石片区的拆迁,严格依法实施,对拆迁户房产的房屋市场价格进行规范评估给予补偿,及时足额发放土地征用款、青苗补偿款等,并盘活被征用村的土地,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些村还为失地农民办理社保、医保,每月定量给村民发放粮食,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有了一定保障。并且在“先建后拆”的指导思想下,先建设安置房,让安置房等被拆迁人,切实避免了“拆了不管”现象的出现。科学合理的安置补偿、及时足额的征用款和补偿款发放、即拆即入住新房的安置方式是金石片区和谐拆迁顺利实现的坚实保障。
二、金石片区和谐拆迁的经验启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城镇化发展阶段,为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适度的建设规模,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效果,拆迁是必须的。但要拆得审慎、补得公平、做得合法、安置得及时,并充分体现对被拆迁户的人本关怀。而这几点,我的县委县政府都做到了,可以用我们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石片区拆迁领导小组章组长所讲的“八个一”来总结金石片区的拆迁经验:
第一,坚持一个理念——以人为本,依法文明拆迁,杜绝高压政策和野蛮行为。第二,钉牢一个目标——和谐圆满的完成拆迁任务,不随便放弃,也不动用强权。第三,组建一支队伍——抽调一批拆迁经验丰富、特别能负责、特别能打硬仗的精兵强将,所谓“重点工程用重兵”。第四,创新一个机制——建立工作联动组,由县纪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政府部门和公检法司有关部门都加入到拆迁工作中来,大家互通信息、互商对策、互相配合,共同承担相关责任。第五,坚持一个原则——统一政策不放松,切实把好政策执行关,坚决杜绝早拆早吃亏、“钉子户”占便宜的现象。第六,展示一片真心——拆迁工作人员以心换心、以情动人,去感化拆迁户而不是强迫拆迁户。第七,树立一种精神——即“小老虎”的精神状态,时刻准备作战,时刻准备承担责任。第八,产生一种效应——所谓“群狼效应”,通过舆论动员形成一种不拆迁是拖累整个县城发展、拖累其他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氛围,使不拆迁的“钉子户”在这种舆论氛围中,如处在狼群中的猎物一样,无法安心。
这“八个一”是金石片区和谐拆迁中创新方法和先进理念的经典概括,是我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历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而走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谐拆迁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在基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三、金石片区和谐拆迁经验的推广价值
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金石片区的拆迁经验对于全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1、克难攻坚,关键取决于政府的理念、态度和方法。金石片区和谐拆迁的经验告诉我们,那种把拆迁看作是“政府与农民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县委县政府将“以人为本、先建后拆”作为拆迁指导思想,本着对事业和群众负责的态度,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既破解了拆迁难题,也改进了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改善了干群关系。我们在面对旧城拆迁这一难题时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其它难题面前也应该且能够做到——只要有同样的理念、态度和方法,什么工作难题都一定能够破解。
2、金石片区“拆迁精神”是推动我县新一轮“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财富。在金石片区拆迁工作中形成的五个“特别能”的精神——特别能负责、特别能打拼、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不仅打通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了和谐的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对于我新一轮“创新创业、科学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我县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我们碰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改变全县上下的精神状态。我们相信,只要领导干部都拥有这五个“特别能”的精神,什么发展中的难题都一定能够解决。
3、用金石片区“拆迁精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时刻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我县旧城改造在特殊的背景下实现和谐拆迁,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为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树立了榜样。“拆迁精神”对于我们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的意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