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们本周的主要策略:游击战之运动战。我们在对个股的选择和对时间的选择上,都做到了对市场较好的贴近。一个做手,是非常讨厌风险的。在追求复利的过程中,首要的策略设计,是控制风险,其次才是博取收益。无论是趋势交易还是反向交易。唯有收益与损益之差为正,复利积累才有可能,资产才会不断增值。
而我们是在中周期空头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出击的。这种行情,对于一些趋势交易大家来说,是会放弃的。但对反向交易者来说,却是展示技术能力的绝佳机会。这种机会,至少在笔者的系统中做到了。从市场交易的本身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空头趋势中获得复利积累,我们就获得了一种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可以确保你在股市中生存和发展。
下周期的操作,已经比较容易控制。当前个体户们的技术主流手法依然是游击战。在对大盘的波动频度上,理解好的可以做到高抛低吸和低吸高抛的运动价差。但这两种技法是有差异的,差异点是对资金的运用上的不同。前者是存量滚动,后者是增量滚动。存量与增量其实是从反向策略的角度去布局执行细节的,是一种动态的操作手法。这也许就是波段操作的要领。仓位控制技术的娴熟是波段操作的基础。而仓位控制技术,在大多数个体户们是没有概念的。如果你心中始终处于盲目的乐观和极度的悲观心态中,你就做不到控仓。理解与操作是有一个时间差异的。在多空的均衡性上,大多数人都无法接近这个均衡,大多都会游离在这个均衡之外。
股市的波动规律的理解难点,在于波动的均衡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因此,我们的习惯思维是追寻静态,容易找到确定性。我们在解构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去找到影响动态和静态的约束条件。看这些条件(因)的变化,从而去设定动态的交易策略(果)。动态和静态的临界点就是均衡。只是,不同的操作者对其理解不同罢了。但他确实真实地存在。你找不到这些均衡,你就无法把握股票的波动。
笔者对主流机构的研究团队的观察上,由于其学识所限,他们的研究模型需要严谨的数学工具,从而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因而他们多使用静态分析法。静态分析的主要条件参数是基本面,主要来自于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判定,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必然逻辑关系,来获得确定性。你只要找到了他们的交易思想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交易逻辑。而这就是我们个体户确立策略的关键。
简单说:基本面的时间价值是长期的,笔者主要用在选股系统上;资金面的时间价值是中期的,笔者主要用在选时系统上;情绪面的时间价值是短期的,笔者主要用在交易模型上。三者的均衡度,决定趋势的变化。这就是笔者的交易逻辑。笔者的指标系统,也就在上面了。大盘的波动变化,根本上就是由上述内在因素决定的。远离均衡,变化剧烈,靠近均衡,变化缓和。如果你看我的帖子真的能够懂的话,可以看到笔者做反向的决策点(选点)上,我们的交易(买卖)决策,是在远离均衡的时空段落。这就是笔者做交易的要点。当然,对均衡的理解,是有难点的。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这就需要朋友们自悟了。
波动的分类上,就要看是基本面主导时期,还是资金面主导时期,还是情绪面主导时期,还是三者共同主导时期。中周期上,下半年交易性机会很大。前提是,度过基本面分析,有好的选股模型。而技术上的中周期操作,需要等待短线情绪面多头极度悲观的那个时间点的出现;那个时期,往往会有极度利空消息和政策面的重大利多孕育。这里就不多说了。届时再提示吧。因为,这一切,都逃不过笔者指标系统的约束。
做波段,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