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GDP增长7.1%,CPI降1.1%,PPI降5.9%。
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以来,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遭遇重创。海外需求的萎靡使中国出口受阻,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至今仍无法消耗,所以,出现了CPI、PPI双降的局面。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中国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总规模增加了7.37万亿的天量,如此规模的信贷,却没有导致CPI、PPI升高,反而下降,有点匪夷所思。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实体经济出现产能过剩的时候,只好通过降价以图消耗过剩的产能,CPI必然下降,同时,压缩产能以回收资金,从而,对于下游的原材料需求减少,PPI自然下降。
实体经济因产能过剩,其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货币是很难流入的。大量的货币投放只有很少部分流向了实体经济,而大部分货币流向了资本市场,从而造就了股市的“熊疯”和楼市的“罡风”。
股市和楼市为什么会成为货币的栖身所呢?
在中国经济低迷的时候,为什么股市会疯长呢?或者,换句话说,股市为什么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呢?
股市反映的其实是预期,而不是经济的现状。股市的疯长表示的是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虽然,中国经济在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但是,人们还是相信中国经济会很快走出低谷,迎来新的腾飞。同时,大量的货币投入,带给人们通货膨胀的预期,投资股市也是货币保值的手段。
楼市的疯狂更多的是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海量的信贷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出现只是迟早的问题。
对于股市、楼市的现状政府不必过于忧心。可以说,政府的经济刺激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不必拘泥于“通货膨胀猛于虎”这样的惯性思维。如果担心通货膨胀而放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经济将更加艰难。楼市的兴旺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解决目前的财政困境,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投入,提振地方经济,而且,楼市也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其利于拉动经济、促进就业也不言而喻。而股市的兴旺也给企业融资带来极大的好处,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一直以来就很模糊。通常是用CPI、PPI来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而排除了资产价格因素,如住房价格、股市价格等。如果包含了资产价格,我相信,全世界都出现了通货膨胀。即使不包含资产价格,当产能过剩消失后,CPI、PPI将会出现持续上涨,因此,通货膨胀在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就会出现。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