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季先生


 

怀念季先生

 

    北大之所以依然是北大,季先生和一辈德高望重先生们的高尚存在,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高山仰止,季先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敬仰,还有方向。季先生是座高山,他用学识与精神,俯瞰着周围,引领着后学,如同高山流水滋润着辽阔的平原。

    刚入北大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刚入学的新生,看到一位穿着蓝色涤卡中山装的老先生缓步走来,新生以为是退休职工散步,就上前提出要求:老大爷,帮我看着行李吧,我要急着去办手续。老大爷同意了,新生迅速离开。当然,等办完手续的新生回来,老大爷一直老老实实地等在那里。直到开学典礼的时候新生才发现,坐在主席台上校长身边的老人,正是给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爷,而校长隆重地向新生介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羡林先生。

    传奇一定发生在常见的环境中。每一位北大的学生,都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

    和蔼的老人,时刻关心国家命运、文化前途的一代文化巨匠,季先生在北大和中国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一座高山,就这样每天伴随在你的身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传播这个故事的同时,暗暗笃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实,在北大读书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季先生的机会是很少的。通常,季先生都是一幅遥远的风景,在传说中、想象中,当然最多的还是阅读中,同学们各自印证着自己心目中的季先生。

    当然也有例外。大约在1995年、96年,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季先生,地点就是北大的图书馆的教师研究生阅览室。季先生在看《四库全书》,一本一本地翻阅。在靠近《四库全书》的书架前,那张阅览桌一直就只有季先生一个人在用,即使有的时候座位不够。同学们都远远地望望季先生,然后各自去读书。不会有人上前打扰,不会有人注意不到。季先生如同一轮太阳,就照耀在我们身边。当时我想,很多人的心情应该跟我一样,温暖而幸福。如同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守护,此时读书,内心无比静谧。

    后来知道,季先生在为他的大作《中华蔗糖史》核查资料,对《四库全书》进行竭泽而渔地撒网打捞。因为工作关系,后来也曾见过季先生,但是,还是阅览室那段时光,最让人难忘。与季老曾经同室读书,这是怎样的光荣啊。

    2009年7月11日,这是怎样的日子啊。与季先生同日仙逝的还有任继愈先生。文化大师,次第陨落。中国,在没有大师的未来日子里,是否会陷入进一步的价值无序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