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悍马或许是划算的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是不是很划算?这是舆论普遍关心的问题。总的来说,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面对各色各样的猜测,不知道通用与腾中重工,谁才是真正地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通用和腾中重工口风都很紧,不轻易透露丁点消息,才有了收购价格的众说纷纭,有说5亿美元,也有说2-3亿美元,还有说8000万元美元,总之,在这个时候,人民群众的眼睛肯定不是雪亮雪亮的。

 

       收购划算不划算,首先得看目的。腾中重工及其关联企业都没有乘用车的制造和销售经验,这几乎成了人们不看好收购的强势理由。美国人搞不好的一个品牌,凭什么到了中国人手里,就能容光换发,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况且,腾中重工财力有限,名不见经转,指望它出手挽救一个失败的品牌,确实有很多让人生疑的东西。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不外乎两种目的,一是在美国安心经营这个品牌,把它越做越好,一点一点地回收投资;二是资本运作,目光跳出三界之外,在别人想不到的领域赢利。

 

       前者获利慢,后者快,擅长资本运作的人当然懂得这个道理。拿下悍马,回到国内,就仿佛上了赌场,手中握着一张大牌,随时随地吸引着地方政府的眼睛。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最终赢利面在国内,而非美国,应该确定无疑。这并不是说,腾中重工对进入汽车领域没有信心,只是说,尽早进入国内汽车领域能让它更多地获利。

 

       从历史经验看,上汽收购罗孚,带回国内,让它捡到了大便宜。而收购双龙,虽然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却败得很惨,给国内汽车商上了一课,当你有了先进的技术,却不把重心放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你说你的选择有没有道理?

 

尽管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细节没有公布,但从通用为此答复悍马销售商的文件中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这是一场品牌收购,收购主要集中在Hummer注册商标、商号、相关的名称、广告权利,以及现有和将来的几款车型等知识产权领域,不收购工厂、员工(除了管理团队)。成交后,腾中重工与通用之间还将保持密切合作,悍马品牌虽然归了腾中重工,但由于其没有生产线,因此,还得借助于通用来完成零配件的采购和组装,最后,通过腾中重工授权的经销网络销售。实质上,相当于通用为腾中重工代工生产悍马汽车。因此,收购金额不可能太高,正是这个原因,腾中重工及其关联企业应该有承受的能力。

 

对于通用来说,卖出悍马品牌倒是很简单的事情,眼下通用的气数已尽,而悍马品牌又不比旗下的Saturn,通用还能宣称有多少个竞投者。能把这个大家都不要的家伙卖出去,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其实,在这个时候,通用最关心的是腾中重工买下悍马之后,在美国本土还愿意花多少银子为此品牌继续投入,但又不敢为收购者设定太多的义务,大家都不是傻子,当悍马品牌处于买方市场之际,腾中重工不开心,通用会很着急。

 

腾中重工拿下悍马品牌之后,估计在北美市场只会维持现状,不会有太多的投入,腾中重工知道在那里它自己当不了悍马的救世主,谁也当不了悍马的救世主,这个与环保背道而驰的品牌正逐渐被市场遗弃。想想看,如果腾中重工真的想全力挽救悍马,它会只买那么一点东西?

 

    上海收购罗孚的成功案例给腾中重工提了醒。由于拥有商标、车型设计等完全的知识产权,转入国内生产没有任何的限制,急功近利一点,甚至还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买一款小型越野车的设计,再配一个1.6升的发动机,宣称这就是环保的小马驹,哪怕老美不乐意,只要中国消费者高兴就行。与此同时,悍马商标还可以应用在腾中重工的固有机械产品领域,挂着Hummer这六个字母的载重货车、自卸车、混凝土运输搅拌车、油罐车,会不会有利于销售和出口,腾中重工应该早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这么去想,收购悍马或许是划算的。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