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弑君
公元前548年,齐国又出了乱子。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杀了。《春秋》的记载很简略,就是一句话:“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因为后来《左传》记录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否则我们永远会有云雾之感。
这是又一起因为美色引发的政治动荡。
这一年的春天,齐国对鲁国发动军事行动,领兵元帅就是崔杼。鲁襄公很担心,立刻禀告的晋国,大约是希望晋国施以援手。不过,鲁国的大夫孟公绰却不以为然,建议鲁襄公不要太担心。为什么呢?孟公绰说:崔杼马上就会有重大行动,他的心病不是我们鲁国,而是齐国。他一定急于赶回齐国,不会对鲁国形成危害。果然,齐国的军队没有什么有力的行动就撤回去了。
崔杼是齐国的权臣,他的心病到底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头说起。齐国的一个大夫叫棠公,他去世的时候崔杼前往吊唁,为崔杼驾车的是东郭偃,而东郭偃的姐姐就是棠公的夫人棠姜。棠姜是个美人,崔杼一见钟情,立刻催促东郭偃为自己把棠姜娶来。东郭偃不同意,说我们是同姓,同姓是不应该结婚的。崔杼十分坚持,并且请人卜卦,也很吉祥。但是东郭偃认为卦象不吉祥,是克夫之象。崔杼说,要克夫,那么棠公已经被克了。反正,最后东郭偃拧不过崔杼,他姐姐还是进了崔杼的家。
崔杼强娶棠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出了麻烦,齐庄公也看上了棠姜,最终通奸成功。这一定是强迫的,崔杼面对国君如此,似乎也没有办法可想。但是,齐庄公也太不客气了,棠姜跟他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跟崔杼的时间还多。庄公经常光顾崔杼的家,谁都知道是来干什么的。有一次,他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了别人,虽然随从劝他,他也无所谓。庄公说:在崔杼的家里,把他的帽子赏赐给别人,比较方便,我又不是缺少帽子。这话说得很不清楚,经过后人的解释才多少明白了,原来他的行为是想表现出对崔杼的不在乎。
崔杼本来还是容忍庄公的,现在看见庄公反而要不容自己,他真的愤怒了。用我的人,用我的东西,还不把我当回事。崔杼决定报复国君,但是没有什么机会。最终,崔杼的机会还是庄公创造出来的。一个伺候庄公的人叫贾举,庄公莫名其妙鞭打他,不久又来亲近他。贾举很愤恨,于是与崔杼联合起来,寻找机会杀掉庄公。
这年的五月,莒国国君来齐国访问,齐庄公在都城的北郭举行招待宴会。崔杼是重要大臣,但是这个重要的国事活动他却没有参加,据说是病了。齐庄公只好到崔府去探视崔杼的病情,这是君臣友好的证明。然而,齐庄公对于崔府再熟悉不过了,他说是探视大臣病情的,但是他更想见到的却是棠姜。他看见棠姜进了一个房门,赶紧跟了进去。他刚进门,贾举在后面便拦住其他人,关上大门。国君经常在这里出没,随从们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有人怀疑这次有问题。棠姜跟着崔杼从侧门出去了,庄公还作浪漫情调,一边轻叩门框,一边唱起歌来。他想告诉棠姜,他在这里。他的歌声引来的伏兵,全副武装的甲兵突然出现,庄公才发现事情不妙。他请求免死,不许。请求发誓结盟,不许。请求自杀,还是不许。他于是奔跑冲出,在爬墙的时候中箭,掉了下来,被大家乱刀砍死。
这一切,显然都是崔杼的计划。跟随齐庄公一起死的有好多人。很多人应该是闻讯赶来。晏子也是其中一位。这位著名的贤臣,站在崔杼家的门外,略作思考。他的随从说:追随国君而死吧。晏子说他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那么,逃亡吧。晏子说:我没有过错,为什么要逃亡。国君如果为社稷死、为社稷亡,我应该追随,他为自己死亡,我又能怎样呢。最后,晏子推门而入,爬在庄公的尸体上,高声哭号,一副伤心的样子。崔杼都看在眼里,有人建议崔杼杀了晏子。崔杼说:他是民望,不杀他,可以得民心。
面对崔杼的大屠杀,很多人并不惧怕。掌管历史记录的大史堂而皇之地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毫不客气地把他杀了。大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哥哥的事业,接着如此书写,又被崔杼杀了。第三个弟弟又站出来,继续书写。这次,崔杼不杀了。一个叫做南史的史官,听说崔杼连续杀死史官,准备好笔墨竹简,前往齐国宫廷。听说最后还是如实书写了,才中途返回。对于南史这些人而言,其实记录的不是历史,而是如实记录政治,危险性高是理所当然的。
崔杼立庄公异母弟为国君,是为齐景公。就在这一年崔杼与庆封争权,一家被灭,他的夫人棠姜和他自己都自杀而死。
如此兵连祸结,在春秋时代,真是史不绝书。生猛固然生猛,但是太过血腥,虽两千年后,仍然气味浓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