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再一次催促人们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美国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人们不可避免的追究资本主义的过分自由、竞争、不确定性,而这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至今的生命线。资本主义打破了自然经济对人和生产力的束缚,试图去寻找有效转化工业革命以来的巨大新兴生产力的机制来创造超额的财富。开始人们不顾市场需求残酷、拼命生产造成商品的相对过剩,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使得人们清醒得注意到这个问题,通过自发调整经济关系,特别是建立庞大的垄断来控制经济发展关系的整体试图消除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二战之后,随着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私人资本家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成果为自己发展提供便利但自己又无力承担,只能通过借助国家的力量,而这促使国家资本主义的到来。自由、竞争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机制问题又催化了资本主义的质变,自由、竞争使得资本主义充满活力又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巨大风险,自由、竞争使得资本主义给人们带来机会也迫使人们重新寻找机会。
资本主义经济自形成以来就不断伴随经济危机的困扰,这是市场经济本质决定的,人们普遍意识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即促使人们将资本用在最有利可图的方面;也即促使人们自发自觉的改善经济关系,延伸经济的触角到每一个角落,给人机会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能量;也即有效平衡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通过市场使得供求及时获得满足。但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于满足个人可以攫取巨大利润的基础上,因此市场经济又是充满“杠杆”的机制,参与者都努力寻找杠杆支点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就可以将巨大的财富跷起,当人们创造越来越多的经济运作的“杠杆”机制就难免出现支点错位或者双方均建立支点操作同一个“杠杆”机制则必然出现问题。同时,经济供需关系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而这与所谓的市场“杠杆”机制是不相容的。
虽然时常需要调整经济关系,而资本主义正是依靠这些创造了繁荣,实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如果加强监管并且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约束资本的运作,势必压抑资本的合理流动性,抑制私人创业的活力;在人为预设前提进行干预下必将损害正常合理发展的经济关系,造成资本创造力下降,进一步将影响人们大胆革新创造的原动力。资本价值也许会超过现实允许的水平而且是时常发生的情况,不利的影响是存在的,在这场危机明显显现出这一点,不过也正是这种机制促使着人们去创造、实现经济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活的灵魂。人们认为发展自由市场就没有监管,其实不是的,监管无处不在,各种经济契约诸如信托、抵押、奖金、利率、税收等各种经济规则都是无形、合理的监管,也是促使人们建立理性生产消费观念的基础;任何监管都面临道德的问题,监管无论采取什么机制都不是万能的,彼此的监督与信任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保障。
在这场深刻的经济危机中,人们不断归咎于市场监管的问题,仿佛只要通过加强监管,杜绝不确定性就可以保持资本主义的长久繁荣。比如,强化政府在金融领域的主导作用并彰显经济政策对股市、经济规律的控制;比如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格的规范,限制盲目的过度扩张,等等。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为资本主义一贯秉持的发展精神就是在互相交往的经济活动中建立经济便捷的方式,在自由竞争中找到适合当前的经济制约关系。今次的经济危机正是对经济关系在自由发展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调整,改变一些错误、不正常的经济关系并淘汰在经济活动中过于自行其是的参与者。
当然,当前的经济危机是很痛苦的,重病需要长期、悉心的治疗,不会存在很快见效的药方;市场的发展的广度、深度都不同以往,资本主义的调整付出的代价更加巨大。但是根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由市场依然是最佳的选择。
不确定性是经济活动的必然特征,现在所谓的不确定性就是经济活动参与者财务状况的不透明和经营活动的受外在影响加剧;经济信号传达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这一点正是此次经济危机给予人们最深刻的教训,也是自由市场需要深刻变革的地方。
不过,这一点依然需要遵循市场机制而不是盲目的加强政府监管,市场需要信用评议机构和平台,市场需要加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及时沟通并提供第三方保障机制,市场需要参与者加强组织力度比如各种行业协会、企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加强市场的针对性。金融是市场经济的中枢,金融机构必须与实体经济参与者建立实质性联系,其金融活动向市场传达的信号必须清晰透明。
如果需要发生这些变化,依然是在资本主义的所谓“缺陷”这样的规则下进行的调整,这丝毫无法改变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正是这种特征促使着现在进行的痛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