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社会读书的人不仅是在坐地铁时
李华新
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度过了富有意义的一天。
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 (《中国青年报》090424)
显然总理在这一天来到编书和读书的地方,其目的是很明显的,因为现在倡导书香社会和谐社会共存的时机是来到了,也是因为现在我们太需要一个读书的气氛和心境了。那个静下心来读书,在当下是很难得到事情。因此,最近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发出通知,要求以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在山东举办为契机,从今年4月至12月,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带头读书学习活动,要求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至少阅读3~5本图书。自然选择的领导干部是不读书的,现在的领导干部并非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现在有了时间,会干一些娱乐过度的事情,读书对于他们那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尽管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学历很高,可是有几个是真正读书得到的,那是谁都明白和清楚的。
因此说,当真的如同总理说希望的,“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这样的一种情形,在我们的当下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现在我们的地铁的乘客太多,人太拥挤,而且人们似乎还不愿意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哪儿读书,而是习惯了大呼小叫、习惯了那种聚在一起用打牌度过难捱时光的方式。
即使是现在的最适宜读书的公园里,我们所能看到最多的是谈情说爱场景,而又读书的那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人们只是在应考备考的时候,才会读书,读书的功利目的太强。因此在总理说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读书的时候,其实这并非是不能办到的。你要是有心读书,你就可推掉很多应酬,就会真正读进去,久之就能够感到自己的腹中有了文墨,就不会那么粗鲁,就不会如同行尸走肉。自己的精神境界会因此而得到提升。
而且现在不仅是什么书都读,你必须阅读精品,而非是那种只要是开卷就有益的读书,你必须做出选择。而对于这一点总理的感触,的确是有为师的那种感觉。
“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把读书的目的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提升, 读书的境界,而这种对民族素质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至少你在坐地铁的时候,安心读读书,那么周围的环境和气氛就能得到改变,而且读书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事,也不是需要靠什么运动来进行推动,喜好读书,更胜过那些所谓的娱乐活动,不是说你手不释卷,而是你不要整天沉浸在娱乐之中,这对于提升你的素质和品位是大有裨益的。
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是有前途的,一个全民读书的国家是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力量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一个民族都在读书一个国家都在读书,那么它的精神之力将会是何等的波澜壮阔,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到达胜利彼岸的。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