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日前表示,美国经济衰退有望在年内结束。一般认为那不过是信心喊话,不可当真。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失业率冲至双位数的州大幅增多,状况惨不忍睹。而在这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籍高新技术人才加速从美国出走,其中 来自中国及印度的人才表现得最为归心似箭。
与伯南克意见相反,美国劳工部报告预料在未来一年里情况将会更糟,失业率有可能突破10%。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例行的每周电视谈话形容失业率之高令他“大为震惊”。事实上,假如将兼职、进修等暂时脱离劳动人口者计算在内,目前失业率已高达14.8%。
高失业率加速人才流失
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就业指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同样令人悲观。据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公布的调查报告称,今年几乎每一个行业预定招聘的新鲜人都大为减少,下降最多的是金融业,预期的空缺减少71%。
一边是失业数字不断刷新,一边是国际性人才急剧流失,美国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据哈佛等大学联合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外籍高新技术人才选择 回国发展,其中尤以来自中国及印度的人才最为急切。有超过八成的海归说,他们选择回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其实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永久居留身份难以 解决。美国每年有100多万专业人员在排队等待申请绿卡,而每年绿卡的配额只有12万个;等待的时间可能是10年以上。花那么大的代价来坐“移民监”,在 今天看来尤为不值。二是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存在弊端: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裁员潮接踵而来时,外籍技术移民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裁员潮的代罪羊。
目前尚没有权威统计显示近年来究竟有多少高技术人才出走,但通过中印两国企业在美国的招聘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应该在每年数万人左右,并有可能在 未来3到5年内超过10万人。在华尔街一家猎头公司担任执行总裁的杨先生告诉本报,这不值得大惊小怪,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其专业人员背井离乡到海 外寻找一份更好生活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小。
3月25号,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表示,在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由于留学国家失业率上升等原因,2008年仅一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6.93万人,同比增长55.95%,而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去年2008年年底,“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
据北京知名猎头公司锐仕方达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月-2009年3月,公司接到从海外投递过来的要求年薪20万以上的中高端人才已达300多人,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8倍。
不过一些学者担心,愈演愈烈的高科技专业人员的海归潮,可能会削弱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优势,加速就业机会和人才流失,因为移民对高科技产业的 贡献有目共睹。尽管移民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2%,但是,在加州的硅谷地区52%的高科技企业都是由移民创建,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全球专利由移民获得。在科 技和工程领域,拥有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的移民分别是24%和47%,比较这些领域拥有同等学位的本地人的比例高出许多。谷歌美女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 (Marissa Mayer)在分析雅虎为何走下坡路时即断言:因为人才的流失。
硅谷上演资讯业人才“大逃亡”
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主导美国高科技力量的外国人才正在加速流失,美国即将面临自己的人才流失窘境。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尤其是电 子产业的高速发展,使硅谷在一夜之间声名大振。在硅谷数以百计高科技公司中,超过52%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外国移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之骄子,也把硅 谷视为他们圆美国梦的地方。经过多年辛苦创造,硅谷成为他们梦想成真的理想之地和安身立命的家园。然而,美国经济大潮呈现颓势已不可逆转,硅谷的吸引力正 在消逝,美国梦不再足以牵动这些资讯业人才的心。
“下一个硅谷不会在加利福尼亚,而是上海,或者班加罗尔。” 当杜克大学教授维伟克瓦德哈瓦走访了在美国工作的1000名有博士学位的外国移民,发现他们中只有不到15%的人表示还想继续留在美国工作时,不无伤感地 说。不只是资讯行业,金融行业也是美国人才流失的“重灾区”。在去年12月于纽约举行的上海金融人才招聘会上,原本计划吸引300人前来应聘,结果来了 1000多人,其中大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公司主管一级的应聘者也不在少数。而在那次招聘会上,推出岗位的最高年薪达到150万元人民币(约合21.9 万美元)。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雷曼兄弟等百年老店纷纷轰然坍塌,不仅严重打击了人们的信心,也使一些国际性人才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除了硅谷以外,华尔街是人才流失的另一个“重灾区”。由于经济前景不妙、公众对高管薪酬审查逾加严格,许多著名投资银行家,如德意志银行美洲并购业务主管玛纳斯、德银媒体银行家泽柯,高盛集团合伙人拉维奇和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辛恩等纷纷逃离华尔街。
汽车行业被称为“双高”,即失业率高、人才流失率高。去年的最后几个月,包括丰田北美公司雷克萨斯品牌市场营销副总裁黛博拉-梅耶、丰田汽车北 美公司总裁吉姆-普莱斯、丰田汽车北美公司雷克萨斯品牌总经理吉姆-法雷在内的3位高层相继出走,使该公司备受打击。丰田方面称,他们拥有很多经验丰富的 后备人才可以填补空缺。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人才尤其是高管人才不是“少了人、补个缺”这么简单的事情。企业突然换将,经营的连贯性很可能被破坏。即使丰田公司或者其他公司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继任者,其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