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断阅读麦肯锡季刊上的英文文献,不觉犯难。遂想起,曾经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回来,听见几位同学议论作文的感受,其中有人讲,英文作文不仅仅是语言基础的问题,还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检验,若用英语无法完成漂亮的写作,用汉语照样也写不出来。当时,我对此感受也比较深刻,很佩服那位同学,他也能有这么高的悟性,能与人产生共鸣而释放的热情真的是无法形容。
后来,我又遇到很多起与之相近的事情,对生活的感悟总能找到产生共鸣的人,肯定他人的同时也在肯定自我,双向互相的欣赏给人无比的自信和快乐。
又是后来,我发现正是大家彼此的感同身受,互相体谅,助长了自满的心结从而就此没有了长进,对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就此止步,也许快乐过分的缘故忘记了何以快乐。不是认识肤浅,而是认识很道地让人沉浸于有所体会的成就感之中忘记了初衷。
现在从事IT行业的工作,经常出现令人烦恼不已的技术难题,虽然团体的力量对解决问题来说非常强大,但并不是依赖团队的其他成员,而且面对自己要攻关的问题是没有依赖可寻的,曾经喜欢选择回避问题,寻找替代方案,因为工作的自主性很强,倒可以屡屡得逞,但总不免也有所失落。虽然通过其他的方案解决了一时之需,但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一旦形成问题总会不断出现,而今终于改变认为有问题必定有方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是你愿不愿意寻找问题的答案。一时的成功总让人喜悦形于颜色更深入内心,却因此忘记成功所掩盖的众多问题。
也许,科学史上也存在许多诸如此类的遗憾,因为沉浸于暂时的发现未能进一步深刻剖析现象,未能及时发现疏失从而认识实质性的东西,或被后人所否定,或自成谬误,或使科学家遗憾终生,或影响人们很多年。往事都已过去,况且凡举的大事大人物,往往使人感觉有所醒悟但又感觉不着边际,无法深入到生活之中。
因此,只能以行动来证明,对待问题不要沉浸于对它认识的深刻或者一时的解决而就此止步,应当坚定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对问题保持穷追不舍的精神,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不断寻求新的见解与突破,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因此进步与认知也永无止境,而这也蕴含着对两种品质的期待:热情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