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新月派


徐志摩与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新月社,1927年春,他们又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由于徐志摩、闻一多等诗人大力提倡格律诗写作,新月派成为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生于浙江海宁,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进英国剑桥大学,对他的影响很大。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1928年任《新月》主编,1931年任《诗刊》主编。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是新月派中凭天赋的灵感写作和最具自由的天性的诗人,抒写着爱、自由与美。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陪同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所作的《沙扬娜拉》等。在泰戈尔访华前,他写下了欢迎泰戈尔的散文诗《泰山日出》:

        

    振铎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地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厌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

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地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地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地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理论家。1922年赴美留学。他信奉美国批评家佩里(1860——1954)所说“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束缚住了”,成为了新诗格律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他的名作《死水》体现新月派关于新诗格律化的形式原则: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朱湘(1904——1933),安徽太湖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是新月派中最讲究形式美的诗人,《采莲曲》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他在叙事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代表作有《王娇》等。

除此之外,根据新月派代表诗人陈梦家(1911——1966)所编《新月诗选》,收录了18家,比较著名的诗人还有福建籍女诗人林徽音(1903——1955),著有《林徽音诗集》,她也是“京派”作家沙龙的女主人。江西籍诗人饶孟侃(1902——1967),诗集有《泥人集》。重庆籍诗人朱大柟(1903——1935),浙江籍诗人邵洵美(1898——1975),诗集有《花一般的罪恶》、《诗二十五首》。而诗人卞之琳(1910——2001),江苏海门人,前期属于新月派,后来成为了“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因与何其芳(1912——1977)、李广田(1906——1968)合出诗集《汉园集》,而并称为“汉园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