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忠诚于企业,为企业发展尽心竭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首要职责。企业提供“人本管理”,尊重员工、关注员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感受,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不幸的是,“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思想充斥于企业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之中,有时也会走进某些认识的误区,有的企业不顾企业实际或者追求管理虚名,而奢谈“以人为本”和“人本管理”,导致员工只知享受权利、不知承担应尽的责任,造成企业利益和发展趋势受损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古人云:“人之本,利之源。”员工是企业管理的“本”,只有员工才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头”。在运用“人本管理”理论管理企业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的一条是企业和员工是一种合作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劳动岗位和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员工通过为企业劳动,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员工,同样员工要生存、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离不开企业这个发展平台。企业和员工只有密切合作,才能使双方共同受益。明白了这一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才能各自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畅谈“人本管理”的效用,否则,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奢谈。其次,企业和员工之间要建立起明晰的沟通渠道。企业要采取一切手段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不仅要让员工获得合理的物质报酬,而且还要让员工随时随地都感受到企业的人本关怀和精神满足,企业只有努力做到靠事业聚人,靠感情暖人,靠机制励人,才能真正使员工长久树立起以企业为“家”,愿为“家”使心尽力。第三企业管理者运用人本管理要注意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当代企业的人本管理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本主义。它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理性良性发展,其次才是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二是企业人本管理的主要目标不是对员工基本权利的底线关怀,而是最有效地激发企业核心资源(即人的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待遇,维护员工的基本权益,甚至超越其他同类企业的更好的待遇标准,固然是“人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做为企业管理者,正确辨别企业中的核心人力资源,确定对核心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措施的建立与完善,有的放矢的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却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那么,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人本管理”呢?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但关键是要认真弄清“人本管理”的真正内涵,慎用“人本管理”,用好“人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健全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受益的有效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从而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