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故事”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之三)
本报主笔 刘长杰
每天关注房价走势,几乎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段时间,电视剧《蜗居》热映,迪拜危机爆发,感觉尤为如此。而大城市里的部分居民之所以选择“蜗居”,迪拜“世界第一”的游戏之所以搁浅,均拜高房价所赐。
高房价是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对于买房者来说,高房价这个魔鬼直接推动生活在都市中的普通白领们变成不堪重负的“房奴”,所以才有弥漫在《蜗居》全剧中的那种“都市居,大不易”的镣铐感觉。而高房价对一座城市的经营者和地产开发商所展示出来的,却是一副天使的面孔。
以房地产开发和金融两相携手而迅速崛起的迪拜,是这样成为全球榜样的:从2006到2008年,迪拜普通公寓的房价两年间上涨了一倍多;而从2001到2008年,迪拜别墅的价格更是上涨了五倍还多。能够迅速创富的迪拜,吸引了10万多华人前去淘金。有数据表明,迪拜神话破灭时,仅当地的一万多温州人,其资产就蒸发了20亿元人民币左右。
迪拜成为全球城市开发的榜样后,以“考察和学习”为名前往这座沙漠之城的各国考察团更是络绎不绝。我们至今仍无法确知到底有多少个中国的考察团受此吸引,踏上过这块梦想中的土地;但他们归来后在各种场合运用各种形式介绍那里,的确让我们知道了迪拜的目标是“酋长让所有怀有淘金梦的人都相信,迪拜是最容易赚钱的地方。在迪拜,沙漠上也能建绿洲,修全世界最高的楼,这里建造的房子总是能不断地被卖出去。穆罕默德酋长的野心是要将迪拜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商业枢纽、旅游目的地和购物天堂,而且他坚信迪拜应该在2010年时吸引每年1500万人来迪拜。这个数字,相当于迪拜人口的10倍!”,也似乎亲眼“看到”了在迪拜谢赫-扎伊德大道旁边的看板上那句著名的口号:“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只要是一个具备基本经济常识的人,都会发现“迪拜奇迹”中包含着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一段时间内资产价格迅速攀升;二是这个事业关乎“梦想”。回望198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1990年前后的中国海南、北海等地的房地产业,还有1999年前后的全球互联网业,我们就会发现,所有处于泡沫阶段的行业,都包含和鼓吹上述两大特征。然而,是泡沫迟早会破裂,这一次变身“坏榜样”的迪拜,其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房地产项目,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
近日,针对业界发出“迪拜楼市危机是血淋淋的一课”的警告,有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提出不同的意见称:中国和迪拜不同,迪拜的发展之所以遇到问题,主要是其“没有内容”,没有实体产业;而中国的情况不同,以上海为例,1700万人口,有长三角腹地,有那么多产业、实业、内容在那里……因此经济复苏能够持续。
不过,我们对这样的逻辑充满疑惑和警觉。这是因为,高房价这场游戏需要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持续下去:一,房价要不断上涨,不能停下来;二,房子要不断有人买,且不能空置。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迪拜之败的深层次原因,恰恰是自去年以来其高启的房价不再涨,大量的楼房卖不掉。这与其他资产泡沫破裂时的原因并无两样。
高房价不是榜样,也不能承载一个城市的梦想,除非哪个人能够做到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注:此为发表于20091204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37182有删节。
高房价不能承载梦想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