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假想
[题记]:王忠不严肃,脸上长时间挂着亲切微笑,他的亲切是含蓄而内敛的,话不太多,只是很耐心地听着我发问。于是,光望着他的脸发问,最可能发现的,是那种匆匆来又去所沾上了的尘埃,以及偶尔闪过的一抹倦容。
访谈咖啡厅一角
事实上,王忠的生活早已被工作所包围。生于80后的王忠,少年时代最大的梦想是做作家,他曾经做过记者,出版过散文诗集《走进青春》,与现状大不一样。
他笑一笑,答:“我现在的生活有点不正常呀!因为现在的生活对我来说,只是工作。”每天早上5:30醒来,第一想到的是工作,晚上要到0点左右才休息,平均每天拚命工作 16 到 20个小时,这不是民工的生活,而是被称为中国80后老总,又是近年最出色的年轻老总之一的王忠的生活写照。除了公司全面日常经营管理,他的工作还有宣传——真正意义上宇仁现代城的品牌代言人:从项目品牌建设,到积累品牌资产,创造具有竞争实力的品牌,并兼重造宇仁地产的新形象,他都一一主导全过程。王忠一口气跟我说了他的工作概况,以展示那种忙碌得紧的非常状态。可是,这一切却是他最“平常”的生活。
听他说话,绝不能想象,他在宇仁现代城的工作有多紧张。访问中的他,似乎仍在追忆过去的“正常生活”。他说,安徽内地小县城的工作环境与上海有天壤之别。在上海,虽然也是一个公司的老总,但由于工作主要涉及房地产营销,公司已建立成熟的制度,因此相对简单,他说甚至一个月不去公司上班,而公司照常运营。可是在安徽黟县大不一样,由于公司在这个小县城运营两个项目,不仅只是营销、策划、广告,还涉及工程管理,外场周旋等等,却没有总监以上人员,仅设部门经理,压力几乎都集中在老总身上,压力特别大,手机必需24小时开着,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司处理事务,分身不得,甚至于这一次长达66天都没回上海一次。说到这里,王忠的脸上,仍是微笑,声音也总是轻柔而温和的。
“梦想总在别处。”他笑一笑,如此回答,“其实,我梦想能飞。不是象孙悟空那样飞,而是悬浮在空中。在需要安静的时候要能飞最好了,可以一个人在另一个地方飘一会儿。正如一个画家说,我想漂浮在树木的上方,读上一本书。”
王总感叹说,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一直苦苦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到需要自己的地方。但问题是,如果已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会怎么做?这似乎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旅游。”王总说,“其实,我有很多爱好,比如阅读。写作。游泳。甚至于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发发呆……黟县有很多可以提供发呆的地方,比如猪栏酒吧、三号小镇,甚至于一栋古宅、一棵古树下,都可以让你发呆。”
王总说,他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国内国外都有,很多都是因为和工作的关系。国外的,有俄罗斯莫斯科,甚至在圣彼得堡,由于做波罗的海明珠项目的策划,还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
旅游,是对工作、对生活重压的一种释放。每年都会有好几次。
有一次,一个朋友对王总说“我不想这么累,只想享受生活”。王总反问:没有经过苦的浸泡,又如何知道苦尽甘来的喜悦?情人之间没有见不着的愁怨,又如何感受得到见到后的爱恨交加?同样,如果没有经历工作身心疲惫后刻骨铭心的累,如何体验得到享受生活后的轻松?
呵呵,他笑笑说:“还是因为工作的缘故,因为我的工作都是和董事长、总经理交往的多,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年龄比我大的,经历并交往久了,很多合作伙伴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王总说他有一个客户朋友,浙江义乌人,近50岁,每次去他那里,他都高兴的不得了,带他去很远的郊区吃饭,去好玩的地方聊天、喝茶。
“其实,我也有很多朋友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比如说TUL国际联合机构的张钟聪,锋尚国际的副总经理刘宏,”王总说,“他们也是80后,其中刘宏是我原来在上海上实的同事,这个朋友了不得,3年前他还是一个策划主管时,就敢去做锋尚国际任副总经理。”
说到刘宏,王总说了一个故事。他说,当时他和刘宏都在上海上实工作。有一次,一位在世联《地产评论》的朋友要求王总写一篇稿子,是关于上海顶级豪宅汤臣一品为啥开盘1年多未成交一套的分析。王总写了《汤臣一品,难续顶级豪宅神话》这篇稿件的初稿,由于当时在做一个项目策划太忙,就让刘宏帮忙修改整理。写完在《地产评论》发表后,刘宏又发表在他新浪博客上,恰巧被锋尚国际的老板张在东发现,觉得作者是个奇才,邀请刘宏去谈谈。结果一谈就被挖去做副总经理了。刘宏在锋尚做的很好,在南京地产界有极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