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币又重现上升趋势,这其中部分可能是经济上的原因,比如美元持续走低;亦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以避免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无论如何,人民币汇率因缺乏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形成机制,因此无法避免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左右。
由于目前中国居民和企业在购买和出售人民币上仍有诸多限制,因此很大程度上人民币汇率取决于中国经常账户的表现(主要受外贸出口影响)及央行的相应行动,此外也会受一些进入中国的投资或投机资本的影响。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种汇率形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在全球金融风暴出现之前,中国的汇改就是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提高。尽管当时也有一定动作,但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的步伐还是相当谨慎的。这种情况在金融风暴后有一定改变,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此后都有所加速。最明显的,是中国和不少国家在过去几个月中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更提升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同时,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近期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步伐亦渐趋频密。
实际上,若中国政府确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之心,那么以人民币计价的境外投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现在中国和一些国家、地区(包括香港、东盟以及南美洲国家)都有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允许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但除了中国本土出口商可能有较大的意愿以人民币结算,在人民币金融投资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海外生产商有多大意愿在把东西卖到中国时收人民币——因为手持人民币,除了等升值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合法投资机会。
若现在中国政府逐步加速人民币在资本账下自由兑换的速度,人民币的“真实”供需将更容易在市场中反映出来,同时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合理性。最明显的原因,是从改革开放初始到最近一两年,中国政府在人民币资本账下的管理,主要是避免国内资本外流,而对资本流入是相对宽松的。虽然这种情况在过去一两年中有所改观,但总体而言,整体上对本土居民合法地“易进难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特别是在与金融投资有关的领域中。
笔者认为,现在是推动资本市场大胆改革的恰当时机。首先,不同于数年前,现在若中国政府全面容许资本外流,基于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绝不会造成人民币大幅贬值。即使人民币因为这种压力在短时间内下跌,也会有足够多的投资者愿意趁低吸纳人民币。
从资本市场开放的角度来说,现在也是一个十分好的开放时机,特别是在股市上。以前诸如“港股直通车”等政策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A、H股价差太大,因此如果当初国内居民购买H股的话,可能会引发对A股价格的负面影响;但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整,根据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主要A、H股的价差已降到15%左右,比以前逾30%的溢价已大幅降低,因此若现在实施“港股直通车”类似的政策,对主要A股的冲击将不会很大。另一方面,现在的A、H股市场的估值较为合理,在目前这个时点进行改革本身亦是个好时机。
若中央政府担心单边开放对A股市场不利的话,可考虑对香港居民(甚至可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让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在香港或内地开户直接买卖A股。实际上,现在在香港银行业中已有几百亿人民币的存款,但因金融工具缺乏,它们基本上收不到什么利息。如果把它们投资于股票、债券或衍生工具的渠道打开,将会有助于在香港地区对人民币的需求。长远来说,这对香港从“一国两制”到“一国一币”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改革对壮大国内金融机构也有很大裨益。
首先,它们拥有国内投资者营销网络的绝对控制权,也有在香港的分公司,因此它们将受惠于“港股直通车”得到主要的市场份额。同时,如果放宽香港或国际投资者对A股投资的话,由于只有国内券商才有A股二级市场的经营牌照,因此基本上所有交易都需通过它们来进行。最后,开放两地居民金融投资对上海和香港等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设都将是很大的利好,这也同中央政府希望推动上海2020年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并维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
资本市场改革好时机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