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难道回报仅仅是回国的薪酬吗


   博客中我讨论了许多教育问题,何为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留学做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历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海外的学习、生活经历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先进的国际文化能深刻影响学子的价值观、世界观。
 
出国留学的最低目标是提升在职场的就业竞争力

 

   这里职场指的是全球职场,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

   知识改变命运,留学创造未来。留学作为智力投资、教育投资,其实质是国际上“购买”优质的教育资源,海外留学经历能极大的增强职场竞争力。所谓的“海带”只是临时现象。看到“海龟”变成“海带”的个案就质疑出国留学,是一种短视或者说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留学的效果不是立杆见影的,而是影响一生的,留学可深刻改变人的一生,留学追求的不是短期效应。并且绝大数“海带”是急功进利,把教育看成一种短期投资,想尽早收回成本,追求高薪高酬,这是不现实的,几年的海外留学知识与能力要与中国国情相融需要时间。但绝大多数留学生在就业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国内的高薪阶层,没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没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是很难跻身其中的。有人经过调研统计,甚至得出了“国内的高薪职位是国际型人才(‘海归’)的专利”的结论。国内的高薪职位,需要既了解中国文化又熟悉国际市场的国际型人才。而成为高素质国际型人才最便捷的渠道就是出国留学。出国留学能获得全球就业竞争力,回到国内更是炙手可热。

 

留学不仅能改变人生而且能改变中国

 

   留学改变人生,因为留学能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创造锦绣前程、打造光辉未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留学不仅能改变人生,改变个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留学能改变中国。

   海归给中国带来了管理、资金、技术、人才和新思想、新意识;海归给中国带来了改革的生产力要素,推动了中国改革的发展;海归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使命。据统计,中国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都是留学归国人员。综观中国近现代史,国家领导人中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比比皆是,留学人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更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留学教育能推动中国的发展,加速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留学生有其历史责任感,学成归国后,他们往往成为相关行业的领导者和中流砥柱,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出国留学还能收获行业领导力,甚至社会领袖力。四、留学的时机:留学越早越好。

   无论是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无所谓什么年龄留学最合适,主要是因人而异,看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看学生和家长制定的留学计划。一般来说,留学是越早越好。读博士时才出国就太晚了。既然说留学是深刻影响一生,太晚出去,发展时间就短,年龄大,难以掌握地道的英语,难以真正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竞争力自然就弱一些。

   在国外读硕比在国内读硕好处多多,不少人甚至一针见血的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国内读硕是浪费时间、耽误青春。国内读硕一般是3年,而在英国读硕是1年,在澳大利亚读硕是2年。在时间上至少节约了一到两年。在国内读完硕士,学生很难有根本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等软硬件条件与海外先进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在国内读硕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费用低廉,但国外读硕收费虽高,但对学生而言却是受益终生的。

   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出国留学教育机构的发起人,近十年、二十年来,可谓是阅人无数,见过太多的学生,从澳际走出去、成功求学海外的学生就有上万人,在国内读硕的与在国外读硕的完全是两码事、不可同日而语。比较明智的选择是大学毕业就出去读硕,因为在国外靠自己勤工俭学也能完成硕士学业(如果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话)。中国要进一步融入世界,终究要加快国际化步伐,必定需要更多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国际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