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跨国公司“中国贡献特别大奖”20强入围公司展示 二


惠普

将“绿色”作为核心竞争力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惠普始终保持业务的高速增长,是HP全球增长最快的子公司。

  惠普公司始终相信,要想成为好企业,首先要成为好公民。早在1957年,惠普公司就已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列为七大经营目标之一,尽其所能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中国惠普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集中在:企业责任与管理、环保责任、社会投入与参与三大领域。企业责任与管理包括商业道德、员工权益及供应链管理及伙伴关系;环保责任包括惠普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及企业自身运营中的环保责任;社会投入与参与则包括各类社会公益投入、员工志愿者项目以及对于各种法规制度制定的积极参与。

  例如在环保方面,惠普一直秉承 “绿色惠普更具竞争力”的理念,将“绿色”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关注环保、提倡绿色已在世界范围成为主流声音。惠普致力于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惠普的产品设计专注于材料创新,提高能源效率与可回收性设计。惠普还开展一系列活动,呼吁更多公众关注环境保护。

  2008—2009年,惠普连续两年在中国大范围开展“绿色电子产品回收”及“绿色办公”活动,倡导消费者和员工以正确途径处理废旧电子产品,同时在点滴办公生活中注重环保。

  多年以来,惠普在改进中国的教育、政府和医疗水平,消除数字鸿沟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其中,2008年,惠普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援建了20所“惠普希望电脑教室”,帮助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掌握跨越数字鸿沟的本领。2008年11月,中国惠普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为儿基会赤城安康培训中心建立了 “惠普希望电脑教室”,帮助贫困地区的大龄儿童及其家庭掌握一技之长。 !!!!!!!!!(公秀华)

【数据档案】截至2008年底,惠普在中国的社区公益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4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灾情极为严重。惠普捐赠总计2273万元人民币现金及设备用于赈灾及灾后重建。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严重雪灾,惠普捐赠50万美元现金用于灾后重建。

 

IBM

努力建设“智慧的中国”

   IBM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处理机。1979年,IBM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IBM先后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IBM成立了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IBM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电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

  IBM一直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为中国带来IBM在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所具备的领先技能,有力地支持中国在服务行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2006年,IBM将“服务创新”的理念引入中国,先后与商务部签约助力“千百十工程”,推动中国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和外向型产业结构升级;与教育部签署“现代服务科学方向”研究合作项目备忘录,将服务科学课程引进中国高等院校;与卫生部合作,推动构建中国医疗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

  2009年 初 ,IBM 正式提出共建 “智慧地球”的理念,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 “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加之中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巨大投入,使IBM “智慧地球”的理念率先在中国落地。2009年,IBM在中国已经开始从水资源的利用、健康医疗产业的变革、铁路的智能管理、城市的重建几个层面来实施“智慧中国”这一构想。(贾晶晶)

【数据档案】进入中国以来,IBM中国员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人数1.8万左右。除此之外,IBM还成立了10家合资和独资公司。IBM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15年来,IBM已向中国高校提供了价值超过15.6亿元人民币的计算机设备、软件及服务。

 

ING

为成为良好公民而努力

   ING早在 1886年就开始进入中国。现在,ING是一家拥有两张寿险牌照的在华跨国保险企业,通过总部在上海的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总部在大连的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中国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和优质服务。

  ING投资管理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其业务运作主要是通过其合资公司———中国招商基金管理公司和ING房地产。今天,招商基金管理的资产总值达154.6亿元人民币(约16亿欧元),它是首家被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授予资产管理指令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并且随后被追加了第二个指令,它也是首批获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公司之一。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集团,ING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良好企业公民。在中国,ING连续10年资助北京大学贫困生,并在东北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奖学金,为保险业培养金融保险人才。2003年ING集团与北京市教委签署协议设立为期3年约600万元的 “ING北京2008奥运基金”。从2007年开始,新注入180万元资金与北京市教委再度合作,启动迎奥运北京市大中小学生“ING投篮王”项目,使全市50多所高校、2200多所中小学校的200万名学生都参与到迎奥运的实际行动中。

  为支持中国的新农村建设,ING投入近200万元于2004年资助辽宁省黑山县的崔岗子村和大连瓦房店的东北村的改水改厕工程。2008年5月,ING集团在灾后第一时间为汶川地震捐款10万欧元,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同年,ING集团携手其合资公司首创安泰人寿安徽分公司为救助阜阳手足口病患儿以及该病的防治研究捐资10万元……ING集团将更好地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在自己成长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公秀华)

【数据档案】ING拥有约110000名员工,为全球超过8500万客户提供银行、投资、人寿保险和退休服务等。ING集团2009年荣居《财富》“全球500强”总排名第8位,连续2年位居金融行业第一名;2008年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9位。

 

 

ITT

积极推动企业本地化

   ITT公司是一家多元化高科技工程及制造公司,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环境、保障通讯以及提供保护和安全防御。公司在全球防卫与安全、水与流体管理、运动与流动控制等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ITT公司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和在中国的发展。ITT工业公司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早在1928年,ITT工业公司就在上海安装了中国第一台电话交换机。1996年,ITT公司在北京成立了ITT(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大推动了其在中国的投资与活动。ITT公司在中国的沈阳、上海、南京、无锡、深圳等城市设有6家投资企业,目前拥有员工1600人。

  ITT十分重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并不断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资。ITT从开始进入中国就注重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目前ITT公司的本地化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员工本地化。ITT强调本地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能力和积极性。目前,ITT在华直接雇佣本地员工约 1600人,ITT中国区的主要管理层中本地员工占80%。

  技术本地化。为了配合中国市场的需要,ITT在中国的工厂都设有技术研发部门。ITT在过去的几年中重新调整了其生产布局,大量生产线已转移到中国,并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过去两年中,沈阳、无锡、南京相继投资建设了新的厂房。2008年,还在南京另外设立了大型的研发中心。

  生产配套的本地化。目前ITT在华投资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大多都在中国采购。 ITT亚太采购中心 2007年在华设立。 除满足在华生产配套的需求之外,为满足其全球生产需要,ITT在中国的原材料采购在其出口业务中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胡 杨)

【数据档案】ITT在世界各地雇有员工约4万名,在55个国家设有生产厂家和研发机构,服务的客户遍布150个国家和地区。ITT公司2008年的营业额为117亿美金,比2007年增长了30%;2008年每股收益为4.23美元,比2007年增长23%。最近3年来的营业额和每股收益增长率平均都保持在20%以上。

 

康菲中国

把环境保护作为责任重心

   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康菲石油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在不断发展业务的同时,康菲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对社区的关注,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把保护环境、支持教育、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和员工的安全保护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

  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50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兴建“八达岭国际友谊林”。康菲石油还承诺在竣工后的10年中每年出资10万元人民币作为友谊林的维护资金。

  除了投资建设“八达岭国际友谊林”之外,康菲中国与国家环保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兰州市政府合作,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为环保教育的“探索未来之路”活动。到目前为止,公司财务资助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该活动将长期在中国进行下去。

  2002年以来,康菲石油还多次向深圳蛇口育才集团和蛇口国际学校捐赠教学设施,改善学校的教学状况。2005年,康菲石油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开始把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每年的社区资助计划中。中国非典蔓延时,康菲石油向北京市捐助了5万美元,表现了公司在危机发生时刻挺身而出的社会责任感。2003年9月,康菲石油通过募捐和拍卖等形式筹得善款作为慈善基金,用于改善北京市顺义区孤儿院的生活条件。康菲石油的员工还定期到孤儿院看望和照顾孤儿。

  康菲中国的大学项目启于2001年,时至今日,通过奖学金或技术创新资金的形式,已经成功地在中国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和江汉石油学院等主要石油高等学府开展了这一项目。迄今为止,为大学提供资金累计500万元人民币,超过1000名学生受益。(公秀华)

【数据档案】2005年,公司共筹得捐款50000元,用于帮助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光爱学校解决校舍租金问题。汶川地震后,康菲中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人民币200万元,康菲中国员工捐款总计人民币246736元,公司相应配套捐款人民币559740元。

 

可口可乐

中国绿色水天使

   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20亿美元。截至2009年10月,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已建有39家装瓶厂。目前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员工已超过33000人,99%的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

  作为一家来中国30年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可口可乐对原材料采购实行严格的把控和筛选。可口可乐采购的所有原材料和包装均来自经可口可乐系统严格认可的“指定合格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能力和各方面都必须满足可口可乐的高标准要求。而且可口可乐每一个装瓶厂都建立了质量、环保和安全管理系统,并且确立了以“原料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检测管理体系、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为主的全面而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对消费者负责。

  水是饮料中最重要的原料,对饮料生产过程极其重要,并对供应链有广泛影响。可口可乐公司系统一直以来关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中国的诸多工厂投资超过人民币800万元添置水回收和净化设备,大力开展水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以减少水的消耗,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共节约新鲜水150万立方米。2007年,中国的装瓶厂每生产一升饮料使用 2.44升水,水效比2006年提高了9%。废水处理和二次利用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水资源管理的另一项内容。2007年,在中国的所有装瓶厂和浓缩液厂的生产运作都已经达到了公司以及当地政府的废水排污标准。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推出了“积极乐观,美好生活”的理念,表达了可口可乐积极倡导人们积极乐观、齐心协力成就美好生活的美好心愿。(贾晶晶)

【数据档案】截至2009年10月,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已建有39家装瓶厂。目前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员工已超过33000人,99%的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中国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支持各种全国性和地区性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总额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

 

 

礼来中国

为人们提供“回应与承诺”

   16年来,礼来在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投资:在苏州建立了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化学开拓者、生物开拓者、制药开拓者等3家药物研发机构;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建立了办事机构,雇佣员工1800余人。

  礼来始终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回馈社会。由于礼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贡献,连续3届荣获《商业周刊》杂志“最慷慨的公司”称号。据《慈善纪事》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1家美国大型公司中,礼来2006年的捐献数量位居第六。2007年,礼来公司慈善捐赠总额约为3.15亿美元,其中包括价值约2.4亿美元的产品捐赠,均用于患者援助计划和国际人道主义事业。2007年,公司的捐赠总额大约占公司调整后收入的6%,再次使礼来成为世界最乐善好施的公司之一。

  礼来希望通过奉献能够使人们生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更有活力。公司通过严格的试验并按照最高的科学和道德标准发现和开发产品,努力创造同类中的第一个产品或者同类中最好的创新产品,兑现其标签上的临床承诺:始终如一地生产和供应安全有效的高质量药品;做制药行业的先行者;根据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来选择和保持与供应商的关系,将只与公司认为完全遵守当地法律、遵守礼来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标准的供应商合作等。

  对礼来来说,企业公民的身份不是一个口号,礼来的目标是向世界范围内其所服务的人们提供“回应与承诺”,一直提供只有礼来的突破性药物可以带来的关键答案,不停地寻求做好工作的更好方法,加速全世界人民医疗保健的进步,解决保护环境等社会优先问题。 (公秀华)

【数据档案】礼来在全球各地拥有近4万名员工,药品行销于143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礼来积极推动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善尽社会责任,致力成为企业公民的典范。2008年,礼来公司在华公益投入总计4412.74万元人民币,捐赠价值584.8万元人民币的药品。

 

 

联合利华

致力做中国化跨国公司

    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80年前,利华兄弟在上海黄浦江畔建立了中国肥皂有限公司。1986年,联合利华重返中国,始终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跨国公司作为其努力的目标。

  从1986年到2008年,联合利华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引进了多项先进的专利技术,直接雇佣了超过5000名中国员工,间接提供了超过20000个就业机会,其中,90%的经理级员工是在本地招募并培训的。此外,为实现公司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联合利华投资1.66亿万元人民币,于2000年2月在上海成立了其全球第6个研发中心———联合利华中国研究发展中心。同时,其斥资5000万欧元的全球第6个研发网络核心也于2009年9月8日在上海正式落成使用。同期,联合利华全球董事会议在上海召开,商讨公司全球长远规划。而这是联合利华全球董事会议时隔10年后再次齐聚中国,充分显示了中国在联合利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联合利华东亚及大中华区研发中心副总裁史丹克(KeirSteinke)所说,“中国研发中心使得联合利华为当地研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是联合利华在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许多杰出的 ‘中国研发’成果在中国及其他重要市场中表现十分出色。”

  联合利华对中国有长远的承诺,愿与中国的消费者、客户、供应商以及员工共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与成功。联合利华相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加强公司的竞争力外,还必须保持公司与当地社会的交流,关心当地社会的发展:公司在中国资助建立了18所希望小学,并与他们定期组织互动活动,每年两次组织员工带薪前往进行一周的支教;开展“联合利华希望之星”项目,为200个边远穷困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4年的大学学费;公司还在复旦大学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公司的捐助总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李 敏)

【数据档案】据悉,联合利华全球员工17.4万名,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其2007年全球市场营销总投入53亿欧元,2008年度全球营业额405亿欧元,2008年全球社会公益投入9100万欧元,2008年全球研发投入9.27亿欧元。

 

 

罗地亚

践行对员工、社区和环境的关怀

   作为全球精细化工领域的领先企业,罗地亚公司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始终将对员工的关怀、对社区的关怀及对环境的关怀作为罗地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罗地亚签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确立了自愿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良好企业公民形象的立场。通过签署该契约,罗地亚明确承诺使其运营和策略符合全球公认的十大原则,这些原则涉及的领域包括人权、劳工、环境以及反腐败等。2005年,罗地亚与业界员工最重要的国际工会,即”化工、能源、矿产和总工会国际联盟”(ICEM)签署了《社会与环境全球责任协议》,申明其将坚定地致力推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签署此协议,罗地亚承诺在全世界范围内遵循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确定的基本社会权利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原则。2005年,罗地亚制定了一套责任参照框架,称为“罗地亚经营之道”。此责任参照框架针对以下六大利益相关者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准则、承诺及指标:客户、员工、环境、投资商、供应商以及当地社区。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罗地亚共列明了21项承诺,涉及 44种关键措施。以此,“罗地亚经营之道”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层面整合到所有运营过程中。

  2009年 10月31日,罗地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举行了首届罗地亚开放日活动,此次开放日的主题是“我们的化工,我们的美好生活”。罗地亚公司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始终将对员工的关怀、对社区的关怀及对环境的关怀作为罗地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开放日活动就是围绕着这3个元素展开。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义卖环节,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筹备组就收到来自员工及管理层的许多捐赠物品,所有义卖款项将捐给闵行社区的启音学校,旨在和那里的小朋友们分享罗地亚人的一份爱心。 (胡 杨)

【数据档案】自进入中国以来,罗地亚积极向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罗地亚通过在华16家法人实体、2300余人向中国提供支持和服务。罗地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自1993年创办首家合资企业开始,罗地亚至今已在华投资创办了16个法人实体,员工人数达到2300人,其中包括1家控股公司、1家贸易公司以及14家合资或独资生产工厂。

 

麦当劳

环保餐饮先行者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专注打造健康餐饮。为了保证高标准的食品质量,麦当劳与优秀的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选用上乘的原料,配合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单是牛肉饼就必须经过40次安全检查。麦当劳承诺,所有食品在送到客户手中之前,都必须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品质保证系统。麦当劳对其5种主要食品原材料供应实施环保记分卡制度,包括牛肉、鸡肉、猪肉、面包和土豆。该环保记分卡可以帮助每个供应商对其生产线的能源使用、水资源使用、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等情况进行监测。

  麦当劳还将环保理念延伸至公司经营的其他层面,始终致力于对环境的保护。比如,麦当劳不向热带雨林地区购买纸制品原材料。始终坚持要求供应商提交原材料产地的书面证明。麦当劳对原材料、食品供应以及生产加工过程实施全面规划及质量控制,确保产出最大化。麦当劳早在中国政府颁布相关规定之前,就于2006年12月起开始推行纸袋包装。尽管法律并未规定麦当劳必须停止使用塑料袋包装,麦当劳已从 2008年 6月1日起,主动取消了所有塑料袋包装。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麦当劳鼓励所有的供应商进行国际标准组 织 制 订 的ISO14000质量 管理认证体系的认证。该标准为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企业提供了全面的环保准则。

  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鱼产品原材料购买均由可持续渔业开发指导方针和记分卡作为指导,这是由麦当劳及其鱼产品供应商和保护国际组织共同制订的,旨在从管理质量、鱼产品库存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来评价渔业开发水平。此外,麦当劳还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社区环保活动来号召人们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贾晶晶)

【数据档案】麦当劳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2000多家餐厅,每天为5800万顾客提供优质食品。麦当劳于19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店,到目前为止,开店总数超过1100家,拥有员工60000多名。200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954013万元,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捐款金额2203.1万元人民币。

 

美敦力

以减轻患者病痛为己任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自1996年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和工厂以来,美敦力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速,除了在上海设有美敦力大中华区总部、心脏起搏器生产线和物流中心,美敦力还在中国内地设有9个办事处,在台湾和香港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近800人的管理、生产和技术服务支持队伍,10多年来为近60多万名患者提供了直接服务和帮助。

  一直以来,美敦力始终把“将生物医疗技术用于慢性疾病治疗领域,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为履行这个宗旨,美敦力将收入的10%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保证其医疗行业先锋的地位。美敦力还根据自己认准的行业方向,深入认识疾病状态,研究不同技术组合及最佳治疗措施,实现从“医疗器材”到“疾病管理”时代的成功跨越。

  2009年3月22日,专门致力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行业医护人员的系统化专科培训的美敦力大学心脏节律疾病管理教育学院在京宣布成立。培训教育覆盖范围将针对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两岸三地从事起搏电生理的医生、技术人员以及一切相关医护工作者。作为国内首个面向广大医生以疾病管理为理念的非营利性企业培训机构,美敦力大学是美敦力公司成立的一家专注于医疗教育、医疗政策研讨和医疗管理培训的企业大学,大学下设包括心内科、心血管外科、糖尿病管理、骨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调控以及医疗管理等学科在内的 11个学院,将向超过12000名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技能教育及培训。心脏节律疾病管理教育学院则是其中一个专注于心脏节律疾病管理专科技术和疗法的医疗教育单位。 (胡 杨)【数据档案】10多年来,美敦力在中国的捐赠和无偿资助达到3000万元。美敦力曾资助世界健康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为期3年的健康心脏教育项目,培训1800多名中国基层医生。汶川地震后,美敦力通过红十字基金会、四川医疗机构等向灾区捐赠了440万元的现金及高端医疗器材。

 

 

美铝

体现环保、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可持续

   美铝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品生产商和连续4年被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公司,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美铝在中国的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此同时,美铝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也随着这种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美铝一直坚信,环保、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是美铝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的运营中,美铝始终致力于做优秀的企业公民,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注重对美铝中国社区的投入。近几年,美铝投资兴建了美铝希望小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资助山区人民发展沼气池和储水窖;与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创建美铝环境保护基地等。在去年发生在云南省的地震和2008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雪灾中,美铝公司均积极参与了灾难捐助工作。

  2008年美铝最大的一笔投资落在渤海铝业有限公司。美铝还加强与宇通客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运用世界级的结构设计、材料和生产技术,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发出新一代高能效环保客车。

  在中国,美铝在多个市场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例如,美铝是最大的钎焊板和铝箔供应商之一,同时,美铝还是最大的罐料供应商之一。

  在环境保护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美铝为北京交通运输系统和奥运场馆及设施提供了轻量化铝材和复合铝材。例如,为奥运会专门建设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大面积采用满足空气动力学的屋面设计,使用了1200吨美铝Reynolux预滚涂铝合金板,并喷涂了奥运会官方专色黄釉色。另外,近95吨Reynolux铝材被应用在新建的国家体育馆屋面,221吨还被应用到多功能的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屋面。 (公秀华)

【数据档案】上世纪80年代,美铝通过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在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技术合作进入中国。自1993年以来,美铝已在中国铝工业累计投资超过7亿美元,截至2008年3月,美铝在中国有15家企业、1840名员工。

 

 

孟山都

为中国农业注入可持续力量

   美国孟山都公司与中国的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帮助中国目前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中国对农业和生物技术的需求,孟山都致力于为中国农业和农民提供完整的农业解决方案,以高性能、高品质的种子和高科技生物技术产品为中国农民带来更丰厚的收益,为中国农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孟山都的产品之一———保铃棉,仅在1998—2002年间,便为河北和山东省农民节省农药费用近7亿元人民币,而仅2000年一年保铃棉的棉农就获得16亿多元人民币的收入。此外,其迪卡系列向日葵杂交品种在中国的推广促进了中国国内向日葵生产的发展,也为中国最贫瘠和农业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内蒙古巴彦卓尔盟地区的农业经济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同时,这种向日葵的茎秆还被当地农民作为燃料普遍使用,每年减少砍伐树木530万立方米,对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作为中国农业的合作伙伴,在创新和积极探索的同时,孟山都讲求广泛沟通,热心公益,回馈中国社会。2002—2007年,孟山都一次性捐助总值 75万美元,帮助北京大学耶鲁中心提高科研设施和促进教育和研发交流。2008年,孟山都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20万美元,用于在河北藁城市南孟村开展 “孟山都中国绿色新农村”项目。2008年初雪灾期间,孟山都紧急筹集善款36万元,并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将善款落实到急需的农民救灾工作中。之后,又以实物的形式,捐赠价值40余万元的6000公斤优质、速生、适宜的蔬菜(菠菜、香菜)种子。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孟山都迅速调拨15万美元,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群众,并动员全体员工自发捐款,对员工的每一笔捐款,孟山都公司提供同样数目的捐助,作为员工的善款总额,并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送往地震灾区。(闫 蕾)

【数据档案】截至2009年6月30日,孟山都公司雇员人数达到22000人,2008年度孟山都公司社会公益事业有280万元慈善基金以及价值40万元的实物、100万元大学奖学金项目,全年共计420万元。

 

 

摩托罗拉

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被誉为“中国移动通讯用户的最早启蒙者”。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在中国有实质性投资的电信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摩托罗拉的到来使移动通讯工具开始真正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并让中国用户第一次感受到了“咫尺天涯”的通讯感觉。

  除手机外,摩托罗拉的产品还有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销售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

  摩托罗拉因在通信领域的不断创新而闻名世界,专注于提供先进的技术连接整个世界。2008年的销售额为301亿美元。

  摩托罗拉自进入中国起,就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了中国,并让中国员工参与搞研发,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当地的市场环境,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迄今为止,摩托罗拉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0多家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2700人,很多产品都是由这些中心设计和研发出来,在全球销售。此外,摩托罗拉还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选拔任用,目前,摩托罗拉近90%以上的管理人员都是地道的中国人。

  迄今为止,摩托罗拉在华总投资额达38亿美元(其中在天津投资30亿美元),成为中国电子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贾晶晶)

【数据档案】摩托罗拉有员工近9000人,近90%以上的管理人员都是地道的中国人。截至2008年12月底,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投资总额约为38亿美元,其中,研发投入超过12亿美元。200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42.91亿美元,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捐款金额2833万元人民币。

 诺基亚

扎根中国的责任公民

    诺基亚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诺基亚已经从20年前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北京代表处,发展成为拥有遍布全国的数十家办公机构、多个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员工逾12000人。

  今天,诺基亚正以全新和多样的方式帮助人们彼此相连———将先进的移动技术与个性化服务融为一体,让人们能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还通过NAVTEQ提供丰富的电子地图信息,通过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为通信网络提供设备、解决方案和服务。

  在中国,诺基亚专注于不断提升本地用户的沟通体验,并帮助他们创建崭新的分享方式。在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诺基亚还致力于在全球所有运营区域都成为最优秀的企业公民。诺基亚20年的中国情结,不仅在于通过先进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增进人与人的沟通、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在于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育。

  诺基亚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以青少年教育及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孤儿救助、诺基亚希望小学,助教扶贫、青年创业等青少年教育及发展项目和环保梦想短信大赛、绿箱子环保计划、诺基亚环境大使俱乐部等环境保护项目,用行动来承载诺基亚优秀企业公民的坚实社会责任。 (贾晶晶)

【数据档案】进入中国以来,诺基亚拥有遍布全国的数十家办公机构,员工逾12000人。2008年,诺基亚斥资6000万元为中国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及养护事业提供资助,诺基亚为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投入5400万元人民币。位于北京亦庄的诺基亚绿色大楼,实现节能20%、节水37%,体现了诺基亚环保理念。

 

欧莱雅

美丽的绿色使者

    欧莱雅集团于1996年底进入中国,总部设在上海。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和《财富》500强之一,欧莱雅长期以来秉承着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将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对社会及环境的责任意识结合在一起。

  欧莱雅本着“以消费者为中心,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的企业文化,将高品质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在过去的几年中,欧莱雅的产品在质量检测中无任何不良记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欧莱雅在中国运营的3家工厂都严格贯彻全球一体化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苏州尚美工厂就凭着其污水处理的能力以及有效的节省水、电、蒸汽等能源消耗取得了这个最高荣誉。尊重环境是欧莱雅的商业准则之一。集团设定的三大有限目标是降低生产每一个成品所需要的用水量和耗电量,并提高所有活动中的安全性。无论是日常组织员工的“绿色生态之旅”,还是每年都组织的一系列“绿色行动”,都体现着欧莱雅一直致力从小处着手,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每个细节。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欧莱雅不仅致力于研究、生产和销售优质化妆品,同时也在美、文化艺术、公益等方面努力为中国社会做贡献。无论对于教育事业,还是在创新科技、环保等领域,欧莱雅都通过不懈地努力,践行着社会责任。(罗 瑾)

【数据档案】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欧莱雅在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捐款上的金额总计2086万元人民币;实缴税金达15.5亿元人民币。2008年,欧莱雅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达175亿欧元,雇佣人数超过6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