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
汽车行业景气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三季度,在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继续保持了回暖向好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在2009年二季度探底后强势反弹;二是汽车行业产量、出口、销售、利润、税金、投资等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整体回暖趋势明显;三是汽车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有所减少,汽车市场销售火爆,库存水平进一步降低。
一、汽车行业综合景气状况
反映汽车行业总体景气状况的景气指标和景气图主要是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汽车行业预警指数、汽车行业预警灯号图。
1. 行业景气指数:反弹趋势明显
2009年三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99.6(2001年增长水平=100),与上季度相比上升2.7点。构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与上季度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这6个指标分别为:汽车行业利润总额、汽车行业销售量、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数、汽车行业税收总额、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汽车行业出口总额。这表明,汽车行业景气度明显上升,行业反弹迹象明显。表明政策对刺激消费,活跃汽车市场的作用仍在持续。
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在2009年二季度探底后强势反弹,这表明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汽车行业发展政策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是显著的,汽车行业已经将政策支持开始转化为行业内生增长动力,汽车行业景气运行进入上升通道。
图一:汽车行业景气指数
2. 预警指数:大幅回升
2009年三季度,反映汽车行业运行所处冷热程度的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为90.0,与上季度相比上升3.3点,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且反弹力度较大。根据预警指数各区间划分,2009年三季度,汽车行业预警指数继续在“绿灯区”运行,并且处于上升态势。这表明,汽车行业景气状况良好,由于国内汽车消费需求旺盛,第四季度汽车行业仍将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图二:汽车行业预警指数
3. 预警灯号持续绿灯
2009年第三季度,以灯号形式反映汽车行业运行所处冷热区域的汽车行业预警灯号仍为绿色,已有两个季度持续绿灯,总体上表明汽车行业已处于经济运行的正常区域。
在构成汽车行业预警指数指标体系的10个指标中,2009年三季度,位于“红灯区”的有1个指标——汽车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逆转);位于“绿灯区”的有5个指标——汽车行业产量、汽车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数、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净额(逆转)指标;位于“浅蓝灯区”的指标有3个——汽车及底盘进口、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和汽车行业税收;位于“蓝灯区”的有1个指标——汽车行业产品销售收入。
与上季度相比,汽车产量指标灯号由浅蓝转绿,汽车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灯号由黄转绿,汽车行业税收指标由深蓝转为浅蓝,其余灯号不变。
图三:汽车行业预警灯号图
二、汽车行业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调查结果
2009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7.5,指数与第二季度相比上升了2.3,表明企业家对汽车市场持有较强信心,且乐观程度高于第二季度。
2009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为117.4,表明经销商对汽车市场持乐观态度,与第二季度比,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上升了13.9,经销商对市场信心增强。
对于未来汽车市场的预期,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均判断第四季度汽车行业景气状况将好于第三季度。
1.汽车行业企业家调查结果
从企业用工需求状况来看,没有汽车企业出现裁员的现象,大部分企业用工需求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09年第三季度,有12.5%的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度增加”,有50%用工需求“略有增加”,其余37.5%用工需求“持平”。在对2009年第四季度企业用工需求的判断上,认为四季度用工需求“略有增加”的比例为62.5%,有37.5%认为用工需求稳定,将与三季度持平。(见图四)
图四:汽车行业企业家对用工需求的判断
从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融资状况方面来看,企业家认为四季度企业融资环境将更加宽松。有20%的企业家认为三季度企业融资“非常容易”,50%认为融资“比较容易”,30%认为“一般”。企业家认为四季度融资“非常容易”的比例下降到10%,但是认为“比较容易”的比例上升至70%,认为“一般”的比例下降到20%,总的来说目前企业融资已不是经营障碍。(见图五)
图五:汽车行业企业家对企业融资状况情况的判断
此外,在经营收入、成本、盈利等各项指标判断中,企业家普遍预期四季度各项指标状况将好于三季度,对第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看好。
2.经销商经理人调查结果
三季度汽车市场持续了产销两旺的局面,经销商对销量大幅增加的感受最为明显。总体上看,经销商经理人预期第四季度集客量较第三季度更加乐观。(见图六)。
集客量的多少反映经销店人气聚集情况,集客量越多,则未来汽车成交量越多。调查显示,第三季度接近一半经销商集客量有不同程度增加,27.0%经销商集客量有不同程度减少,持平的为23.3%。分品牌类型看,进口品牌经销商第三季度集客量增加的比例高于合资与自主品牌经销商。
有12.9%的经理人认为四季度集客量与三季度相比会“大幅增加”,60.9%认为会“略有增加”,共有73.8%的经理人认为四季度集客量与三季度比会有增加,这一比例高于三季度。分品牌类型看,自主品牌经销商对第四季度集客量预期增加比例高于进口与合资品牌经销商。
图六:经销商集客量与上季度比较
2009年第三季度经销商成交率与集客量分布基本一致,成交率增加的比例大大高于减少的比例。分品牌类型看,进口车经销商第三季度成交率增加的比例高于自主、合资品牌经销商。
经销商经理人对第四季度成交率的预期较第三季度略显乐观,预期第四季度成交率增加的比例为71.6%,与第三季度相比上升25个百分点。预期第四季度成交率减少比例为9.1%,与第三季度相比下降11.4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自主品牌经销商经理人对第四季度成交率的预期比进口和合资品牌更为乐观(见图七)
图七:成交率与上季度比较
3. 区域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对比分析
2009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为117.4。分区域看,华中地区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最高,为120.2,华南地区排在第二,华北地区排在第三,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较低,分别为115.4和113.0。
与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各区域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华中地区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出现回升幅度最大,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华南地区经销商经理人信心指数依然排在第二。从历年汽车销售规律来看,华中地区四季度汽车销量环比都会有较大增幅,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例如,2008年华中地区四季度销量环比增长14.6%,全国平均上涨10.7%。这一规律使得华中地区对第四季度汽车市场表现预期较高,信心指数也有较高提升。外贸出口状况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华南地区的购买力水平,促进了当地市场销量的增长,从而提振了当地经销商经理人对未来的信心。(见图八)
图八:第三季度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区域比较
三、对汽车行业景气的预期
从三季度景气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进入到上行通道。在政策的持续影响下,第三季度汽车行业延续并扩大了二季度产销两旺的局面,产品销售收入稳步攀升,利润、税金总额大幅增加,亏损企业的覆盖面和亏损额明显减小,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企业家和经销商经理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遍对第四季度汽车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对市场判断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年底多项优惠政策即将到期,预计第四季度将出现购车高潮,汽车市场将延续三季度稳步增长的态势,景气状况将较三季度有所上升,汽车行业生产经营将保持良好势头,产量、销售等主要指标将进一步上升,企业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四、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建议
三季度汽车行业产销、收入、利润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外部环境仍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国际经济形势在短期内很难根本好转;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主战场,明年乃至今后几年,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自主品牌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各国贸易保护风潮骤起,针对我国汽车领域的贸易保护措施频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从政策上促进汽车消费,保持汽车市场持续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起伏。
2、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3、继续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监测指数
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新华信于2009年初共同创立和编制,该指数是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量化反映,具有权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以季度为周期发布,由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综合指数、中国汽车行业预警指数、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中国汽车行业经销商经理人指数,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区域购买力指数构成。在此基础上将形成《中国汽车行业景气研究报告》,分析汽车行业景气状态变动的原因和方向,预测行业发展的周期,识别行业发展的高峰和低谷,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为国家汽车政策调控和企业产销计划制订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准确、及时的信息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