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改革首先要公开成本


 

      国家电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通胀压力缓解为电价改革提供了一定空间,有关部门可能在今年上调电网销售电价,但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短期内不会再调整。此外,电监会已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建议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电力行业从官员到企业,一直没有停止上调电网销售电价的呼声,尤其在电煤价格猛涨的今年,调价呼声尤为频繁。今年71日,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也可以说是积极呼吁的结果。但上调电价似乎只有个别人能读懂,绝大多数人一头雾水,主要原因是电价构成的成本极度不透明。
     
电价是否应该上调,以及上调多少,按理说,首要问题是公开电价成本。只要真实的成本显示,电价必须上调,笔者相信公众是无话可说的。但现实问题是,电价决策过程却没有公开电价成本这一环,即便是以听证会形式决策的居民电价,公众也没有看到详细成本。其他用户电价的决策主体基本上是发改委、地方政府、电网公司三家,公众更无从得知成本多少,但实际成本的承受者却是公众。
     
显然,无论是因为CPI下降为上调电价创造条件,还是加快电价改革步伐,前提都必须要公开电价成本。只有公开电价成本,公众才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有怨言;也只有公开电价成本,电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因为电价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市场说了算,而公平、公正、公开就是电价市场化的前提。
     
电力是公共品,电价成本的公开,不只是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更可以促进电力行业内部运做规范化。目前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交易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发电企业对交易电量、电价和收费缺乏知情权,进而多少抑制了发电企业的发电热情。
     
尽管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认为,煤电双方的数据都不可全信,依靠这些数据制定出来的电价,肯定会有异议!但相对来说,发电企业由于是市场化运做,燃料、人工、维护等发电成本相对要透明,而电网企业因为高度垄断的原因,输配电成本对公众而言,却是一笔糊涂账。
     
据华中电网的一位人士透露,电网公司下面有直属的公司,也有代管的。其中直属的供电公司都是非法人单位,所有的损耗、维修,甚至三产公司的一些成本也会打入到电网企业的成本中。而且,媒体报道的抄表工10万年薪国网公司处司局级干部年薪在30万至60万元等,都与企业的利润、成本密切相关。这也是公众反对上调电价的重要理由。显然,让公众来承担电网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这些不合理的成本,是极其不合适的。
    
在笔者看来,公众之所以广泛反对上调电价,不是因为合理的成本上涨,而是因为电价中夹杂着很多的不合理成本。所以,上调电价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是因为成本上涨,而是要向公众详细交代清楚那些成本上涨,因为电力成本是制定电价的基础。如果不公开成本只是一味的提电价,就很难让公众坦然接受。
     
其实, 电价上调时机不仅要看宏观经济形势和居民承受力,CPI下降也并不是上调电价的必然理由。笔者以为,关键要看发电环节的成本以及输配电环节的成本上涨了多少,上涨是否合理,有没有可控的办法,只有把所有成本信息公之于众,在此基础上才能上调电价。也就是说,上调电价主要取决于电力行业真实的成本,而不是取决于外部环境。
     
一言以蔽之,电价改革不等于是不断上调电价,而是要让电价结构更科学更合理。而电价结构是否合理、不合理体现在何处、如何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是毫不知情。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