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变 房价难跌


基础不变 房价难跌

章林晓

春节期间,各地楼市成交普遍低迷,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零成交”,然而与此同时,房价总体依然保持坚挺。现在,业内外许多人都想知道,房地产成交量下跌是否价格下降的先导?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是处理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时,我们需要的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特点:一是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层面讲,存在着地方政府的垄断性;二是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层面讲,存在着货币泡沫的承载性。

地方政府的垄断性和货币泡沫的承载性,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基本的特点。垄断谋求暴利,泡沫鼓高价格,如果这个基础不变,房价要想下跌恐怕是很难的。那么,这个基础在今年有没有改变的可能?

房地产市场的源头市场是土地市场,地方政府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土地市场,与垄断供地如影相伴的,关键是土地财政。2010年土地财政能够顺利退出吗?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加63.4%,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13391.8亿元,占出让总价款的84.2%。而同期全国财政收入为6.85万亿元,土地收入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23%

土地收入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23%,这其中84.2%又来自于房地产用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找到土地财政的替代品,要想遏制地方政府在房地产用地上垄断谋求高价的冲动,与土地财政一刀两断,可不是那么容易吧。

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我国采取的一揽子方案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包括结构性减税;二是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三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四是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其中哪一方面不需要用到大量的钱?

更不要忘记,现在通过全国信贷登记系统监测发现,2009年末全国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6万亿元左右,其中有80%是项目贷款。这6万亿元贷款,一方面放贷时主要凭借土地资产的抵押,再加地方政府和人大的“担保函”,另一方面还款时的希望,则关键在于地方财政未来收入的增加,而地方财政又有赖于土地财政。

由此可见,土地财政如果一个“喷嚏”,也就意味着地方财政的“感冒”,而地方财政风险又极易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殃及金融系统。因此,在土地财政尚未找到替代品前,土地财政是很难退出的。那么,2010年土地财政能找到替代品吗?几乎没有可能。

一只巴掌拍不响,一片剪刀剪不开布片。房地产价格当然不是由供给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

中国房价收入比之所以能炼成超高的“地上悬河”,从供给层面讲,主要存在着土地财政这种“以支定收”的税收制度安排,而从需求层面讲,关键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了货币泡沫的宣泄口,高房价中承载着太多的货币泡沫。

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安排,是以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其他国家或显性或隐性地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些年来,我国房价之所以屡调屡涨,原因就在于失去黄金制约的美元泛滥全球,在巨额外汇占款对人民币供应量的巨大冲击下,我国房地产最终成了货币泡沫的宣泄口。

218,美联储宣布提高贴现率,虽然给人以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想象空间,但是,美国经济现状并不允许反危机货币政策退出。

今年1月份,美国失业率仍处9.7%的超高水平,说明美国实体经济情况仍然非常疲弱。另外,美国1月份的CPI仅温和上涨0.2%,而且核心CPI通胀数据,还较去年12月份回落0.1%,为198212月以来的首次,这说明美国暂无通胀压力,反而存在通缩风险。

在当前世界货币体系安排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并非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美国等发达国家迟迟不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那么,我国房地产泡沫仍有可能被货币泡沫再一次淹没。

 

 

该文章31日已发表《中国房地产报》,发表时略有删改。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