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回到长沙,度假,第五次游览岳麓书院,上次是2005年秋天。在百泉轩的长廊上,我竟然靠着水边的阑干睡着了,直到被一拨游客的喧哗吵醒。
在湖南人的心中,岳麓书院就是朝圣之地,它被岳麓山巨大的林荫笼罩着,从地势高下来讲,不如爱晚亭、云麓宫和麓山寺,它以最谦卑的姿态,承接着入世的烦嚣和林泉的高洁,从长沙巷陌中的来人,带着一身尘土,先经岳麓书院,再上爱晚亭,其次登云麓宫,最后是麓山寺。岳麓书院是儒,云麓宫为道,麓山寺为佛,为什么会如此布局,是巧合还是人为?
岳麓书院山门外,一片古樟葱笼里的自卑亭,名字或起于“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句,不尚空谈,经世济用,历来是湖湘一脉的核心价值之一。与我同乡的曾国藩,在穷经、修身、治军、为官的宏大叙事之外,也免不了记载几笔“书蔬鱼猪”的闲情,从排序来看,老爷子的审美不俗,也很有几分时下流行的LOHAS的韵味。
距离1995年的懵懂少年初次拜访岳麓书院已有一个轮回,逝者如斯,湘江北去,不舍昼夜。折腾是折腾者的通行证,死磕是死磕者的墓志铭。除了自己的内心,没有什么值得以独立和自由去换取,因为天天吃河南烩面和韭菜盒子不爽,思念家乡的鲈鱼和莼菜,晋朝张翰把洛阳的官位说辞就辞了,味蕾上的自由尚不能随便拱手相让,何况内心。
另:中秋在长沙撰联一副,作为节日短信发给了朋友们。
登橘洲揽胜景看湘江月满洞庭潮来祝诸君共享清辉此刻
临高阁庆良辰感岳麓风吟白沙鹤舞邀亲友同酹欢畅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