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荷尔德林写出“人充满劳绩,仍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便成了房地产的经典广告语。诗意的栖居,给人多少遐想,像梭罗一样,在瓦尔登湖畔做个安静的隐者;或者是重现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图景,寄情山水之间,抚琴吟诗,流觥曲水;生活在北京,哪怕是拥有一方小院也好,种一棵枣树,一棵石榴,“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诗意的生活究竟有多远?
很多人都曾这样想:哪一天有了钱,就买一个别墅,带超大花园的,关于花园的设计,更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资情结会种薰衣草,感官至上者挖一个酒窖,故弄玄虚的人,则可能拉回一车白沙子,刨出一片枯山水——可是,财务自由了,生活就有了诗意吗?是否财富是诗意的必由之路?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车、公寓、别墅、旅行和奢侈品,在嘈杂的都市里,却因为无休止的欲望而一往无前,没有几个人,会拨停内心时间的发条,好好享受一下已经拥有的一切,以及它们本身具备的美和诗意。
我的老乡韩少功曾经写道:“清代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这正是我们时下窘境的生动写照。
身在地产圈的我们似乎更不济,我们已经习惯于一边陪酒咽下不知冷热的菜品,一边因雪想停工拖累了预售证,因花想新栽的海棠能否挺过交楼,因酒想脂肪肝,因月想保安,因山水想提高容积率。
诗意从来不在外物,而在乎内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永远怀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心吧,享受当下,让生活焕发出本真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