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永远挥之不去的痴迷情结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教师节了。我的骨子里,有一股教书的天赋,课本剧什么的,摸一下脑袋就能策划出来。创新型教案,精细得像电视剧的脚本。当然也会在课堂内外眉飞舌舞,蛊惑下一代。当时很受几个层面的崇拜与拥戴,在那三尺讲台上,获得了诸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师生都得了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县的许多大奖。第一个教师节时,我作为桃花江镇唯一的教师代表登台演讲,那种踌躇,如今还美丽在望。后来阴差阳错,我这个完全没有政治细胞的业务型人才,竟迷迷糊糊考进了行政队伍。讲台,成了我永远挥之不去的痴迷情结。

 

 

  19岁那年,我中师毕业。高中毕业读师范,我们是最后一批。与毛泽东同是湖南人,最初学历同是师范生,因而光彩得很。在校期间,得作文比赛一等奖,风琴比赛一等奖,毛笔字比赛一等奖,乐考免试,为文学社、舞蹈队、歌唱队、教育学小组全能骨干,担任班级文娱委员。

 

 

 

 八十年代末,即担任语文实验教材课题负责人。优质课被省电教馆全程录像,论文被全国小语学会选中,并赴广州参加全国语文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推举为大会发言。标题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引起轰动。图为1990年在广州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时,与安徽代表在五羊公园。

 

 

  1991年暑假,作为特邀代表,赴北京景山学校上观摩示范课,中央教育电视台全程录像。

 

 

 

  当班主任的时候,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年青教师队伍,每年“五四”,我们都会组织生动的集体活动。照片中,是在简陋的礼堂里举办歌舞联谊。穿白裙子的我,呵呵,还上镜吧。

 

  尽管我所在的桃花江小学是一所三湘名校,但条件仍十分简陋,我就在这里,教书育人十二年。

 

 

  带孩子们出去开阔眼界,是我的一大爱好。小学毕业时,带他们到韶山参观。我坐在台阶的右中呢。